母语文化对翻译选择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母语文化对翻译选择影响

母语文化对翻译选择影响   【摘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林语堂《孔子的智慧》编译本和阿瑟 【关键词】母语文化 林语堂 阿瑟 《论语》翻译 对比研究 一、引言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外译《论语》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华古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成为中华典籍外译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十六世纪末至今,众多中外译者都对《论语》的外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外译者有早期的意大利人利玛窦,英国传教士马歇曼,其后理雅各、翟林奈、韦利、庞德、利斯、斯林格伦德等外国译者也对《论语》进行过翻译;中国译者主要有:辜鸿铭、林语堂、刘殿爵、许渊冲、丁往道、黄继忠等。翻译大师们运用直译、意译、节译、编译、创译等各具特色的翻译策略和方式,将这一经典引入西方文化。在传扬中华古典文化精髓的同时,留下多种译本,他们的翻译方式受到了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翻译史上,数个译本并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各种译本皆具特色、争奇斗艳。后世研究对这种现象,从翻译目的、策略、方法、过程、译者能动性、读者反应论等角度都做过深入的研究 然而,“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不同母语文化背景对他们翻译活动中的理解和表达选择必然存在影响。本研究以《论语》中孔子晚年对自己思想历程的总结中的一个语段为切入点,对比分析林语堂编译文本和阿瑟中的理解和表达,为汉英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本文中的母语文化背景专指个体在童少时代接受的母语文化教养和熏陶,不包括成年后接触的异域文化元素 二、关于译者及译者的母语文化背景 林语堂(1895-1976),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国外,后回国任教,晚年定居台湾,一生著作颇丰。林语堂虽信基督,并留学旅居西方多年,但骨子里的精髓依然是中华文化。华夏文明印记在林语堂著译的内容、创作风格、社会家庭生活、对故土乡音的迷恋中都得以显著反映 阿瑟Arthur David Waley,1889-1966),英国著名汉学家,早年师从著名剑桥大学教授迪金森和摩尔,深受两位学者影响,仰慕东方古典思想。阿瑟“从未到过中国的中国通”,所以,根深蒂固的烙印总是会在不知觉地在翻译著作中流露出来 林语堂和阿瑟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在概念意义选择上存在着一些显著不同。差异原因或多种多样,其中,但源于各自母语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三、对比分析中发现的母语文化背景影响力 《论语》第二篇《为政》中的有一段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概括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的精要,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立下志向,刻苦学习。三十岁时,经过历练,在社会上立稳了脚跟。四十岁,历经沧桑,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已不再有疑惑。到了五十岁,经过大半生的努力奋斗,终于弄明白了自己终极命数。六十岁,阅历丰富,能立辨是非,待人待事心平气和。而活到七十,早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哪怕举止言行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礼仪的规范 以下为两位译者的译本: 林译:Confucius said, “At fifteen I began to be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study. At thirty I had formed my character. At forty I had no more perplexities. At fifty I knew the will of heaven. At sixty nothing that I heard disturbed me. At seventy I could let my thought wander without trespassing the moral law. ?f译: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 At thirty, I had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 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of Heaven. 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ear.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