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哲学对真善美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西哲学对真善美解读

浅谈中西哲学对真善美解读   摘 要:真善美一直是从古至今哲学追求的永恒话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还是西方哲学家尽管对真善美的解读并不相同,但都探讨过关于真善美的问题。人类在探索和追求真善美这一问题中不断总结着前辈们的智慧结晶丰富自己人生的知识和感悟,提高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简而言之,西方哲学追求的是真善美是对纯粹知识不断认识升华的一种体系,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真善美则是得道修身的一种境界 关键词:真善美;纯粹知识;得道修身 一、得道之真与纯粹思维之真 中国的甲骨文中并没有“真”一字,真是仙人变形而登天,是人的一种仙性存在方式,不是西方客观抽象现实的“真”,《庄子“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1]能够内心忘掉一切,只有真人可以做到,也就是阴阳之气始终平衡、行动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这三者的三位一体,如果硬要把西方康德“真善美”的观点加以套用,那么道家研究的则主要是“真”,也即是“返朴归真”,无论是“朴”还是“真”在道家里最终都是归于道,道生成世界万物,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和本原。道先天地而生的原始混沌,是寂然无声的超感性存在,也就是“大”,道又寓于具体事物中,也就是“朴”,“大”可以说揭示的是道的客观抽象的一面,“朴”则是道的具体主观的一面。道是大与朴的一体,那么当人达到对主观“朴”的认识和客观“大”的了解后,也就理解了道,理解了道才能达到对真的理解,也就是得到宇宙间的最高真理。真才是纯粹自然的东西,遵循了真(也即道)才是善与美,反之如果不真的东西也谈不上什么善和美。“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2]道家将那些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称为“真人”,可见,“真”是心性之真,得道之真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里,哲学、道德和艺术都属于精神范围,是自在而又自为的。道德属于客观精神,这里的客观指具有客观精神性的世界,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财产法、道德和伦理)。主观精神(人的灵魂、感觉、意识等)并没有现实的存在,而客观精神(财产、道德、社会等)有现实存在却没有意识到人本身这个存在,因此精神要克服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不足,最终发展为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就是精神对它自己和它外部世界的充分认识,是真正绝对的、无限的自由。“光是符合概念的意志,是自在地自由的,而同时又是不自由的,因为它只有作为真正被规定的内容,才是真实地自由的。”[3]只有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和宗教)才是最高的,客观精神(道德)是低于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和宗教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三者内容一致只是形式各不同。艺术和宗教并不能完全体现绝对精神的无限,要受到感性形式的限制,而哲学是思维的纯粹形式,是认识真理的最完美形式,它是绝对精神里最高、最自由的形态 从黑格尔和老子对真的阐释,西方哲学的真是一种真理的证明体系,它的实质在于不断翻新知识,是知识的不断生产。中国文化里的真是一个叙述结构,真就是道,道代表的是自然之理,道法自然也就是道通于阴阳、天地、男女之道,讲“道”通过叙述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并不要求给出证明,而是以道的权威力量发挥作用。所以一旦当这种叙述框架成为教条,道也就阻碍了我们的思想本能。“一旦真理语言体系内的辩证法移植到道理语言的语境中,真理的话语权就被剥夺了”[4]虽然中西文化对“真”的理解和判断标准各不相同,前者追求的是对人生的觉悟,后者则是追求知识的证明,但就价值论来看,黑格尔把真看作最高,高于美和善的观点,这与老子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 二、仁性之善与知识之善 西方关于“善”的解读源于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和美德,德性(知识)就是至善,“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以及个人和国家的其他一切好事。”[5]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将善看成最高理念,是人的灵魂通过不断回忆、死亡才能获得关照,在他描绘的理想国里,至善至美的世界就是表现统治阶级的智慧、士兵的勇敢以及生产者的节制。亚里士多德至善理论来源于他的四因说,即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其中目的因是最重要的,也是终极的,自然界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善”是目的因所追求的处在终极尽头的反思,有时候目的因也与形式因(一种定义)合为一体,也就是房屋之所以能成为房屋的原因,是人在造房屋时追求的终极目的。这里的“善”不等于中国文化中的仁性、心性之道德,是知识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种结构。虽然“至善”近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但支撑这道德的物,绝不是中国的仁性,而是与上帝同在、作为人类伦理共同体的那灵魂不朽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不是感性的产物而是先验性的存在 如果说道家关注的是人与宇宙之间得道之真的追寻,那么儒家则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