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专业社团平台的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永民 陈小艳 周斌
摘要: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机器人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带来机器人产业人才匮乏。工科院校应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推进机器人专业设置,大力发挥机器人专业社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文章以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中心为个案,对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一探索研究。
关键词:专业社团;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永民(1972-),男,安徽宿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陈小艳(1977-),汉族,硕士,讲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应用;周斌(1983-),男,江苏镇江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实验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教育。(江苏 常州 213164)
一、概述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开始由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创新模式转变,机器人技术在许多领域替代人工操作开始成为一种趋势。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的智能装备业列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些政策的导向都使得机器人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高校在产业升级中的所处地位来看,按照上述《决定》精神,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切实起到智力支持和技术平台作用。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机器人教育相对较薄弱,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尤其是高职院校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院系专业寥寥无几,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所需人才只能从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学生中选拔或进行二次培训,而且经过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
基于当前机器人行业创新人才匮乏的现状,为了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使教育教学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服务,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推进机器人专业设置,培养我国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后备力量。可喜的是,通过组建机器人中心、成立机器人专业社团开展机器人教育和技能竞赛,并以此作为试验田和平台,吸引企业共建机器人创新教育基地,或校企共同开发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成了众多高校和社会、企业的共识。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实现就业前移的导向性平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定位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专业社团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专业社团建设要始终紧跟行业社会发展趋势,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实现社团运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与行业需求脱节,与专业建设契合度不高,机器人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处在社团活动层面,还没有真正进入专业建设层面。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与国内著名机器人公司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建“创新与实践工作室”,引进其机器人项目教学的先进理念,迎合长三角、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托常州科教城和校内“江南产教园”技术资源,以大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机器人活动来推动机器人教育的开展,以机器人社团建设推动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实现机器人创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社团培养体系三条线同步进展,对培养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该模式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创新意义,在《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职业技术教育》等媒体杂志及政府网站上均有报道,机器人中心的创新与实践训练课程在全国200多所高职院校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借鉴作用,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曾先后视察过该中心。本文以“成功智力理论”和“人性假设”说为理论依据,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基于专业社团平台的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一探索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R.J.斯滕伯格创立成功智力是个人获得成功所必需的一能力,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优势的能力,认识并弥补自己个人弱点的能力,适应和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种能力R.J.斯滕伯格是从“人人都能成功”的基点提出这一理论, 旨在破除旧有的单一智力观念,改变人们对学习能力的认识帮助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人的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学业智力,有决定职业发展的成功智力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