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残疾人特别比较优势促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docVIP

开发残疾人特别比较优势促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残疾人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对于残疾人人力资源的特殊性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有认识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特殊比较优势才能把握残疾人人力资源的根本特征,进而发挥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促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残疾人??人力资源??比较优势??高层次就业 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过程中,残疾人人力资源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十七大报告提出“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就业优先”战略,残疾人“十二五”发展纲要,对于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民生具有指导意义。《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世纪的残疾人事业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残疾人研究机构,一大批跨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关注残疾人,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残疾人就业方面,我们发现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特殊比较优势,提出了促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的新目标。 我国过去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有近二千人次残疾人选手参加了竞赛,这些都为推动残疾人残疾人资源开发,促进残疾人高层次就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第四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明确将发掘和宣传残疾人特殊比较优势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在大赛期间举办全国残疾人技能与就业高层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和高层次就业也有重大的意义。笔者意愿就此问题继续向各位方家请教。 一、残疾人人力资源及其特殊比较优势 1、残疾人人力资源概念 1989年8月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塔林召开了残疾人领域人力资源问题国际会议,认为1982年《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之后,“人们日益感到有必要对开发残疾人的人力资源问题给予更高的优先地位,特别是在教育、培训、就业和科技方面。”此次会议制定了《塔林残疾领域人力资源开发行动方针》,集中阐述了联合国在残疾人人力资源领域的几点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对残疾人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残疾人人力资源理论的正式确立。 许多学者对人力资源这一概念进行过探讨,众多学者比较认同的主流概念是: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从广义上来讲,任何人都是一种人力资源,只是在时间上开发与未开发而已。而残疾人是否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呢?从人力资源的定义来看,显然在一定外界条件的支持下,残疾人同样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熊斌在《残疾人力资源开发》一书中认为,残疾人力资源是指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仍有部分的劳动能力,可以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诚然,残疾人相比健全人来说,在体力或者脑力方面或多或少有着先天的缺陷,但是对于人力资源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被企业、组织等利用并为之创造财富的能力。换言之,企业或者组织看中的是人力资源适合企业或者组织发展的能力。因此,只要残疾人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殊的比较优势,一样能够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 2、残疾人人力资源的特殊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最先是在国际贸易研究中被提出,一般认为大卫·李嘉图(1817)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阐述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在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到宏观的人力资源领域时,国内的学者大多是从本国的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本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特征,从而确定本国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如涂进喜认为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势必会落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因此如何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性转变才是以后的出口思路。[①]当然,随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在宏观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在变化。张东艳、闫魏针对传统比较优势论的缺陷,提出必需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改变我国西部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提高西部人力资源素质,力争培育西部的人力资源优势。[②]从外生先天的人力资源导向战略到后天人力资源培育战略的变迁,见证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从国际贸易领域向人力资源领域的延伸与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在人力资源领域应用不断随着研究对象的具体化而深入。马鹏程、陈明依据传统比较优势原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相对比较擅长工作岗位,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③]熊丙奇分析了低学历的比较优势,认为专科生在实用技能、用人成本方面、对工作期望值和工作稳定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建议专科生在推销自己的时候,充分发挥在这四方面的比较优势。[④]黄彦萍对贫困生这一类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贫困生在意志、情商、学习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建议贫困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不断扩大自己原有的比较优势使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