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醇厚的中原韵D
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问题:你听到了那些伴奏乐器?谈谈听后感受。 有唢呐、笙、鼓、梆子等,音乐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富于亲切感。 音乐分析: 歌曲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形成了歌曲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 * * * * * 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第2单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第2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单位:剑阁县开封中学 田鹏 课题: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 —— [匈] 柯达伊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一)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二)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三)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四)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教学要点】 (一)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其音乐风格; (二)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间的区别及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三)探究认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知识学习 二、拓展延伸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新知识学习 1 课题解说 1 课题解说 中原韵,是指我中原地区的民歌。 这里包括河南、河北和山东。 一、新知识学习 一、新知识学习 1 课题解说 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河南、河北、山东三省 新疆 西藏 内蒙古 一、新知识学习 2 山东民歌:欣赏《沂蒙山小调》 王世慧演唱: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有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 2 山东民歌 彭丽媛演唱: 比较两个人的演唱,其风格有什么不同? 一、新知识学习 2 山东民歌:欣赏《沂蒙山小调》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4/4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狂豪放,乡土味颇浓。 彭丽媛的演唱:她唱得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子)。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一、新知识学习 2 山东民歌:欣赏《沂蒙山小调》 这首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 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强调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的“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说出你知道的山东民歌 。 答案: 绣荷包、包楞调、我的家乡沂蒙山、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新知识学习 2 山东民歌:说出你知道山东民歌 欣赏彭丽媛演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新知识学习 2 山东民歌:欣赏彭丽媛演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中原地区 根据现成的史料分析,大概从春秋战国时期起,经过两汉到六朝的发展,中原一词已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这个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像晋冀鲁豫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后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最后经修改形成了现在 的这首民歌。 又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