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是“秋天”。这部分写在天狗走运的时候,他的师傅倒霉了,“井把式”在井中被巨石砸伤了下半身,从此瘫卧在床,变成了废人。忠义的天狗此时不计前嫌,倾其所有为师傅治病,帮助师娘劳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深受感动的师傅于是想到了一种古老的山乡风俗“招夫养夫”,尽管天狗初始坚决不从,但最后还是顺从了师傅,作了师娘的丈夫。 四是“蝎子”。这部分写天狗始终拒绝与师娘行夫妻之实,他只是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家寻找着一切经济来源,比如养蝎子。 天狗忠义善良的举动终于酿成了悲剧,师傅自杀了。埋葬师傅后天狗把自己的蝎种无偿地分给了乡邻,带动他们“共同富裕”。 三 《天狗》研究文献选读 1.李遇春对《天狗》的导读(见《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於可训主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这篇导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天狗》这篇小说。一是可以把它看作“改革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农村生活故事。 二是把它看作“寻根小说”。这篇小说是一个关于男性的恋母情结的人类学文本。 2.邓楠.理想爱情的建构、解构与颠覆——论《天狗》、《五魁》和《废都》三部爱情小说的价值取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 这篇文章认为,《天狗》是一出用现代意识复制的古典爱情式悲剧。《五魁》是对“古典爱情式”的解构。《废都》是对“古典爱情式”的彻底颠覆。 四 课堂讨论 1.《天狗》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如何看天狗的为人? 3.如何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理解这篇小说? 第一讲 《天狗》研究 一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男,汉族,1952年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乡。1967年初中毕业(只上了一年半中学)后回乡务农。不久父亲被堂兄告发,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开除公职。贾平凹由可靠青年沦为“可教子女”。 生平 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 贾平凹属艺术型天才作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不断制造声音,在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领域均有不凡表现。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如短篇小说《满月儿》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等;还赢得了世界声誉:1988年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最具权威和盛名的三大文学奖之一——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贾平凹文学艺术荣誉奖。 作品获奖情况 贾平凹当选为省作协主席 贾平凹故乡老屋 贾平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歌颂与暴露阶段(1974—1982) 在创作初期,作家最爱写的,是青年男女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写的较有声色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年轻漂亮的女性。主人公都是为了建设山区而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为科学种田而入迷,或为献身于山区教育而兴奋。 创作分期 作品反映的重点,不在揭示事业的伟大意义或献身事业的艰辛曲折的历程,而在表现主人公从事有意义事业的激动、喜悦和由此焕发出来的献身精神及崇高感情。事业和爱情又常常纠缠在一起,在共同的事业中萌生了爱情,受爱情鼓舞增强了事业的动力。 获奖作品《满月儿》(1978)就是这种主客体搏击的产物。作品实际上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情绪:追求崇高事业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富有青春活力和事业心的女性是值得赞美的。 1980年前后,贾平凹的创作由抒情转向对世事人生的思考,由歌颂而转为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代表作有《夏夜光棍楼》、《山镇夜店》、《夏家老太》、《年关夜景》、《沙地》、《好了歌》、《二月杏》、《厦屋婆悼文》等等。 这些作品中童稚眼睛放射的光亮和欢快消隐了,代替的是一双思索的探寻的目光,苦苦期望得不到依托时,便显得有些迷惘。作者的视野扩大了,不仅看到了生活的光明面,人生的欢乐、美和爱,也看到了生活中的阴暗面,人生的痛苦、丑和憎。作家的一双眼,不再是孩子般的单纯明快,而是成年人般的复杂和沉思。 (二)写实与荒诞阶段(1983—1992) 1983—1992年,中国社会急剧发展,贾平凹创作呈现出现实与虚幻、社会生活与人性探索交织的局面。 1983年9月《商州初录》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已经不是昔日闪着童稚眼光,或苦觅中流露出孤独感伤眼波的贾平凹,而是一个在思想艺术上有了新装束的贾平凹,逐渐成熟的眼光中,闪现着坚定、自信、豁达,冷静观察中流露出幽默情趣。 继《商州初录》之后,又有《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问世,真使读者应接不暇。似曾相识的人物却以新的精神面貌向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