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细胞衰老与死亡管倩楠.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衰老与凋亡 衰老是指年龄老化及其器官或细胞功能的衰退。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第一节 衰老及其机制 概念:正常环境下发生的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的减弱,以及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趋向于死亡的现象,又称老化。 后果:机体衰老、老年病 第一节 衰老及其机制 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白发) 细胞内色素增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老年斑)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皱纹) 第一节 衰老及其机制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衰老的机制的学说已达300余种,目前比较盛行的是 差错/损害学说、遗传程序学说、自由基学说。 (二)衰老的机制 (一)差错/损害学说  1963年Orgel提出“差错成灾”学说,认为在机体细胞合成蛋白质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随时可发生差错,有个别氨基酸错误的掺入蛋白质(种类、位置),因而产生出差错的蛋白质或差错的聚合酶。如果差错出现在酶的活性中心,将引起酶活性或特异性聚合酶功能上的改变,继而产生有差错的DNA或RNA,在此基础上又继续产生新的差错。 如此循环下去,在差错堆积成灾时则使机体代谢障碍,导致衰老。 (二)衰老的机制 根据中心法则的推断,认为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中随时可能发生差错,这种差错可以不断扩大,造成细胞衰老、死亡。如DNA转录mRNA的过程发生微小的差异,带有该微小差异的mRNA会翻译出进一步偏离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如果属于DNA聚合酶会合成差异程度更大的DNA, 这样的差错经过每一次信息传递都扩大一些,形成恶性循环,使细胞内积累许多差错分子造成灾难,细胞正常功能不能发挥,致使细胞衰老、死亡。 (二)衰老的机制 Smith提出交联假说认为,机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可以通过共价交叉结合,形成巨大分子。这些巨大分子难以酶解,堆积在细胞内。随着增龄,在有害因子自由基的作用下,交联反应增多,又不能及时修复,损害细胞的正常功能,生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导致衰老。 这种交联反应可发生于细胞核DNA链之间,也可以发生在DNA与蛋白质之间和胶原纤维之间。 (二)衰老的机制 实验表明,从Wistar系老年大鼠(18月龄)和年轻大鼠(5月龄)的研究中发现,取鼠肝提取DNA,测其溶解温度和增色效应,取鼠尾腱分别测定胶原纤维收缩起始温度、胶原蛋白含量及可溶性胶原含量,发现大鼠衰老后DNA交联损伤增加,胶原纤维交联损伤增加。 实验结果对“差错成灾”的有力支持,但也有很多实验结果不支持此学说。随着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分析技术的提高,目前认为衰老细胞中出现的DNA和蛋白质的改变,大部分是随细胞衰老出现的变化而不是细胞衰老的原因。 (二)衰老的机制 线粒体DNA(mtDNA)与衰老和某些老年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近期发展较快。研究认为,mtDNA突变造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能量产生不足与器官老化和多种老年性疾病有关。 (二)衰老的机制 mtDNA突变有3种类型:点突变、缺失、重复突变。有人认为这3中突变方式都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mtDNA缺失突变较为普遍,引起的后果较严重。 有资料证明,人心脏和脑细胞中mtDNA多缺失5.0kb和7.4kb片段,且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35岁以前几乎检测不到mtDNA缺失,63~74岁缺失片段比35岁增长14倍,80岁又比63~74岁增高4倍。 (二)衰老的机制 mtDNA突变不仅与衰老有关,而且会导致多种老年病。有人认为mtDNA的结构特点使其容易受到自由基侵害,导致突变,引起细胞代谢出现异常, mtDNA损伤积累越来越多,正常细胞呼吸链被干扰,与呼吸有关的酶系统退化,氧化磷酸化作用越来越弱,并出现缺陷,结果导致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海默病,大脑、骨骼肌、肾和内分泌腺等退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加剧。 (二)衰老的机制 (二)遗传程序学说 20世纪60年代,由Hayflick等提出,该学说的基本观点认为,衰老与发育、生长和成熟相似,都是由遗传基因调控的程序化过程所控制,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 不同种属生物有不同的寿命是由各自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机体寿命与细胞寿命相关性) 近年来,随着端粒、端粒酶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为这一学说丰富了内容。 (二)衰老的机制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自然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起着固定DNA双螺旋,防止DNA链被解开的作用。人类端粒由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TTACCG)n及一些结合蛋白所组成。 1986年,Cooke发现,每次细胞分裂后,其端粒就缩短一些,直至最后其减少至几十个bp。此时若细胞进一步分裂会导致染色体的磨损,因而细胞进入黄昏时期直到最终死亡。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