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故事冯巩与牛群有个相声,叫《我的儿子》。(我认为是相声,网上有人说是小品。这个年头,相声被认为是小品,不知道相声演员心理是什么滋味)。里面有几句台词,在这里啰嗦几句,转录如下(其中笔者觉得与本文有关的重要的文字用颜色标注):……(牛群:简称“牛”;冯巩,简称“冯”)牛:一分钱没给。其实呀,你别管给孩子花多少钱,只要花在孩子学习上。 冯:花多少钱我们都乐意。 牛:你看那天日子,我把我儿子就到跟前。 冯:哦。 牛:我说儿子过来,你只要考上区重点中学,你不是喜欢望远镜吗?爸爸给你买一个高倍的望远镜。 冯:英雄所见略同。 牛:是不是。 冯:儿子,只要你考上市重点,只要比牛群大大那儿子高一个层次。我就给你买一个游戏机。 牛:转天我儿子给我一个表。 冯:我也接到一张纸。 牛:我这么一看合同书,甲方牛群。乙方牛小群。如果乙方给甲方考入区重点中学,甲方应给乙方买高倍望远镜一个,折合人民币一千元整。以次类推,如考上市重点两千元,考上全国重点三千元,少年科技大五千元。为尽事宜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解决,空口无凭,签字画押。 冯:我们儿子写的就更绝了!特别强调,如甲方违约,须立即向乙方赔偿,精神损失费、心灵伤害费,八百元整,如付美金,按当日牌价,括弧不要卢布。签约人甲方冯巩,乙方冯小巩。公证人,冯老巩。连他爷爷都上来了。 牛:那天我无意当中从我儿子的抽屉当中翻出一价目表来。 冯:我也从他枕头底下那出一小纸条。 牛:上面写着,帮妈妈刷碗三毛。 冯:给爸爸拿报纸五毛。 牛:陪奶奶看动画片,让奶奶高兴,九毛二。 冯:骑着爷爷满屋子转,让爷爷锻炼身体,一块四毛九。牛:你着算帐算到我们头上了? 冯:要算帐先跟你们算算帐。 ……相信各位看官看了之后,都会会心一笑。但是按照我们国人的习惯,笑了就笑了。笑了之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用金钱刺激孩子的读书欲望,用物质鼓励孩子的学习动机,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传统——从古到今不是都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言吗?——只不过,过去是用成功之后的金钱和物质来激发学习动机(也就是说用的是“完成时”),而今父母更多用成功之前和学习中的金钱和物质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动机(用的是“进行时”和“提前时”)。用物质和金钱来刺激和激发学习动机,这样做好不好?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好?这里先姑且不论。再讲一个故事:一朋友当年刚毕业后住在简陋的筒子楼里面(上个世纪90年代的筒子楼,是50、60年代修建的木楼,很拥挤),每天中午都有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整天在院子里吵吵闹闹,。孩子很尽兴,但成人中午都无法休息。孩子顽皮很正常,朋友知道找其父母也不起作用(因为现在的父母一般都不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尽管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别人。弄不好还可能落个“与小孩一般见识”的恶名,更何况那么多人无法休息都能忍受,他去找其家长劝阻,不是别人得好处他挨骂?——这在经济学里面叫“搭便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为大家不认同但是都能忍受的原因)。后来朋友想了一个法子:  第一天,朋友对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来比赛,看谁喊的最响,我就给谁2元钱。”孩子们于是拚命地喊,朋友给其中一个喊得最起劲的小朋友2元钱,并约定第二天再来比赛。第二天,朋友如约来到。小孩早就到齐,一通喊叫。朋友对其中一个很起劲的孩子2元钱。并约定明天中午再来比赛。第三天,照旧,朋友给了2元钱给其中一个孩子。也照样约定明天再来比赛。(这里插一句,朋友在给钱的时候,故意给了其中的“孩子王”2次,给了其他小孩一次)第四天,小孩子一样很早到齐,齐齐开喊。朋友在屋里蒙头睡觉,整死不出去给钱。听见外面的小孩喊了一阵后,悻悻而走,边走边嘟囔“为什么今天不来给钱”?  第五天,小孩稀稀疏疏地来了几个,喊了一阵,朋友仍然不去给钱。小孩们非常不愉快地走了。从那之后,小孩们再也不到楼道里面打闹和喊叫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钱可赚了。列位看官看了之后,恐怕还是一笑。笑归笑,但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几个金钱就能消除孩子原本“自己觉得很快乐的行为”?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有个认知失调理论,其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叫“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外在的理由取代人们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如果个体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则个体对其行为与理由的认知是协调的,但如果给个体行为以额外增加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过度)理由,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转向于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而减少或放弃原有的内在理由。此时,个体的行为就由原来的内部控制转向了外部控制,如果外在的理由不复存在,个体的行为就失去了理由,从而转向终止这种行为。用这个理论先来分析第二个故事。本来小孩在一起玩耍就是图个高兴。伙伴之间因玩耍带来的高兴就是

文档评论(0)

jwjp0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