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子载荷 五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 广州社会区分布(1990) 因子生态分析的空间结果 1)地域单元问题 国情调查区、街道为同质地域的假设 2)资料问题 国情调查资料是10年或者5年才进行一次 3)城市性质如何影响因子构成和空间类型的问题 4)中国城市的特殊性问题 中国城市中居民的迁居自由度低,社会区不象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的那样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决策部门 因子生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间与社会空间 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 社会地区研究 因子生态分析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内容提示 资料:1984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人口特征和住户特征的部分数据;1985年广州市房屋普查的部分数据 地域单元:街道管辖范围为基础的109个小区 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工人干部比重、房屋住宅质量、家庭人口构成 空间结果:5种社会区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化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广州案例(1989) 资料: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材料 地域单元:广州市区的范围的93个街道 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文化与职业状况、家庭状况与农业人口比重、不在业人口比重、城市住房质量 空间结果:7种社会区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广州案例(2006) 1985年和2000年广州社会区分析所提取的主因子 1985年主成分得分空间分布 2000年主成分得分空间分布 1985年 2000年 人口密集混合功能旧城区 人口密集 居住拥挤的老城 区 干部居住区 中等收入阶层聚集区 工人居住区 一般工薪阶层居住区 知识分子居住区 知识分子、高级职业者聚集区 农业人口散居区 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集中混居区 近郊城镇人口居住区 农业人口聚集区 1985年和2000年广州市社会区对比 1985年广州社会区分布 (许学强等,1989) 2000年广州市社会区分布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模式(1985) 广州城市社会空间模式(2000) 社会地区分析的特点在于不是从单方面,而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它使城市比较研究容易化。 因子的城市间计较: 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欧美、日本城市中的普遍因子 民族状况为北美特有,西欧和日本不明显 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埃及的开罗:土地利用、家庭、宗教、文盲比率等 社会空间研究方法的特点与问题 研究地域单元的问题 普查小区或街道管辖范围 均质社会区域? 更小范围的地域单元? 单位制度影响问题 单位住房分配制度 个人住房选择的自由度 主要存在问题1: 中国城市中社会区的特性问题 在就业选择、住房选择自由度很小的情况下,由政府和单位为主导形成的社会区 与西方国家城市中的社会区的异同? 流动人口集聚区与少数民族集聚区 在一些中国大城市中,阶层分异、社会区分化的现象加剧,分别出现了由农民、少数民族居民构成的新的类型的社会区。 主要存在问题2: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之间的对比、内陆城市社会区研究 中国城市社会区的形成机制分析 学生考上大学,则居住在文化区或专业人士区 毕业后的住宅类型和区位决定于单位的实力 考不上大学,就业于商业和工业,其住宅也决定于单位情况 在中国城市,干部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干部居住区的特殊性 主要存在问题3: 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1989,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地理学报,44(4):385-399 虞蔚,1986,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与规划.城市规划,(6):25-28 周春山,刘洋,朱红.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 地理学报,61(10), 1O46-1056. 王兴中等译,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 胡华颍.城市·空间·社会--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分析.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33-44. 顾朝林等,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演化研究,城市规划,1997,(4):12-15 顾朝林等,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地理学报,1997,(5):385-393 上野健一,1982,城市居住地域结构研究的发展——以因子生态研究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关联为中心.地理学评论,55(10):715-734 森川洋,1976,广岛、福冈两市因子生态的比较研究.地理学评论,49(5):300-313 郑静,许学强,陈浩光. 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再分析. 地理研究,1995,02:15-26. Murdie, R.A., 1969, Factorial Ecology of Metroplitan Toronto 1951-1961. Research Paper No. 116,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hicago. Hoyt, Homer. 1939. Structure and Grow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