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学(第6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视心理学(第6章)ppt整理

* 第6章 审美认知理论 与影视传播 苏格拉底 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在或传达,或者是任何你喜欢称呼的东西。 目标 本章学习应掌握 1.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审美认知的基本过程 3.影视传播中的审美共识 4.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审美的理性认知 什么是美? 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梅里安-韦氏大学生词典第十版: 美:人或事物的一种特质的集合,这种特质使人感官愉悦和精神奋发。 一、审美理论 (一)审美静观理论 1.德国心理学家叔本华提出:是指从人的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解脱的一种审美方式.人的一切,从身体的构造到感性的活动,从感情到思想,无不是为意欲服务的。因此,人之所看、所昕、所想都无不与意欲有关,因而都是功利性活动。 强调: 审美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即放弃对事物的习惯性概念思维; 审美是实现自我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审美主体要超脱个人意志和欲求,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仅仅关注于审美对象的外形或外观。 瑞士心理学家德华·布洛提出 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 (二)审美心理距离理论 只有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 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过程; (三)审美移情理论 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 一些具有表现力的事物,它们内含的可以被抽象出来的力的结构,恰巧吻合了人的精神世界的逻辑结构或是情感形式。 (四)审美异质同构理论 什么是异质同构? 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 强调: 运用“力”作为媒介对事物的表现进行知觉,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知。 特定的“力”往往是同人类世界中的某种事件,人类灵魂深处某种思想、理念、情感相联系的。 。 二、审美认知 (一)审美注意与审美知觉 审美注意: 意识中断; 意识转向; 意识集中; 审美知觉: 排斥性; 共鸣性; (二)审美期待与审美理解 审美期待: 审美实践基本动机; 积极主动的特殊情绪. 审美理解: 表层面含义: 中层面含义: 审美判断; 审美愉悦; 深层面含义: 审美感悟; 第2节 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研究 人类的情感共识建筑在人类在对事物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着相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继而变成了人类思维中共有的潜在意识. 一、审美共识 (一)情感结构的共识 (二)认知结构的共识 审美实践的两个参考量: 感性中的美: 受到感知经验的控制; 理性中的美: 受到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势的影响; 认知不协调假设: 逻辑的违背; 文化价值冲突; 费斯廷杰 观念层次冲突; 新旧经验的矛盾; “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 (三)民俗文化结构的共识 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 民俗文化寓意性表现; 民俗文化的人格特质表现 中国人格特质依次: 能力、勤奋、志趣水平、 人际关系、外在表现、 伦理道德水平、个人风格 王登峰 西方人格特质依次: 阿尔波特(美国) 外在行为表现、 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公正性、 情绪稳定性、 创造性 *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