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上课).ppt

高三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上课).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上课)精选

三.维新思想 1、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临时约法》: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1912年春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建立、反对 实质: 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二 次 革 命 护国运动 由于西南军阀破坏,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认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背景: A、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B、主观因素: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失败 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精神 6、发展:新三民主义: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2)提出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①不反帝→反帝(联俄) ②反满→民族平等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民权(联共) 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三 大 政 策 适 应 其 需 要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核 心 政策原则 纲领、奋斗目标、 方法、手段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高纲领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革 新三民主义 交集: 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6)评价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局限性:在内容在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进步性: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 革命活动 创建同盟会 推翻封建帝制 捍卫共和制度 促成国共合作 从“医人”到“医国” 从“改良”到“革命”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四次转变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199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五.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内: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尊孔复古逆流 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①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②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