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课件精选
说“木叶” 林庚 学习目标: 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第一段: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帝子降兮北渚,木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歌词描述了湘君、湘夫人的悲欢离合,他们虽然生死契阔,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却彼此爱恋不忘。 第二段: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阅读4~6段,思考: 本部分说明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1、含有落叶的因素。(4)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5) 2、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6) 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 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背后,还躲着暗示性。“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第六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正因如此,《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 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 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第七段的主要内容? 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全文结构:引题——主体——小结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木”——叶落的形象 “树”——树叶多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 “树叶”——繁密湿润 “木叶”——微黄干躁 饱含水分的繁密叶子 干躁之感 落叶 落木 木 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 场合: 秋风叶落 木叶 落木 更显空阔,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 干躁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历经战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在一个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 树 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的浓阴 褐绿色的树皮 生机 活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