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课程理论下高校思政教育探究.doc

基于隐性课程理论下高校思政教育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隐性课程理论下高校思政教育探究

基于隐性课程理论下高校思政教育探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市 201620) 摘 要:隐性课程理论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潜隐性和渗透性作用,通过实地调研上海高校,发现当前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开展取得一定成效,能有意识的对各类隐性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隐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政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内涵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这一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通过诘问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柏拉图提出道德教育主要靠环境的影响和音乐、文学的感染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认为要通过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其后,杜威提出的“同时学习”概念以及克伯屈的“伴随学习”概念,对隐性课程的研究起到了启蒙作用,然而,隐性课程概念的正式提出被认为是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随后围绕着隐性课程理论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形成了三个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学派,即结构功能主义学派、解释论学派和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我国有关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历了两个转变,由介绍西方理论为主逐渐转向较独立的理论探索,由理论认识转向实践操作探索 在隐性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中,虽然其内涵并未在学术上达成统一,但一般而言,隐性教育的概念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提出的,隐性教育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隐性课程理论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从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不明确的、内隐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佘双好,2003)。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成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它没有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要求,它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与精神“动力场”构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资源(丁文胜,2002)。三是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间接的、潜在的、有目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冀学锋,2003) 二、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隐性思政教育开展的基础。一般认为,显性课程资源包括哲学、科学、艺术等几种实体性精神文化,隐性课程资源则包括物质文化、实体性精神文化和非实体性精神文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建设布局以及环境布置情况,实体性精神文化主要指馆藏图书、刊物等,非实体性精神文化主要指规章制度等制度文化和教风学风、价值取向等非制度文化 通过对上海部分高校的实地观察与访谈,发现高校普遍认识到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在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类高校都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潜移默化”作用,部分高校在校内陈列名人、伟人雕塑,传递精神信仰,如复旦和同济校园中的毛主席像,华政校园中亚里士多德像;部分高校建筑风格各具象征意义,传承高校精神,如上理工的历史建筑群,既传承着历史又表达着大学开放包容的精神。在实体性精神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类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大学城区域各校还实现资源共享,是学生成长的?B料。在非实体性精神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类高校不仅重制度文化建设,用高校章程来引导师生,更是注重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各类官方与非官方的公众号竞相展示着当前时代大学精神和文化,如各高校校方与团委的微信平台,复旦教师团队运营的“论文大焖锅”公众号等,以及易班平台上打造的网思易班、易班大学、易班学院等,都充分的利用了新媒体渠道来开展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虽然高校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就开展的隐性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1)学科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表现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断裂,不能将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或是结合度仍不高。(2)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不足,部分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对隐性课程开发意识。(3)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开展的协调性不足,如个别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个性,未能与大学精神结合;个别高校宣传不足,缺乏对物质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个别高校制度性文化建设规范性不足,特别是在隐性思政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缺失。(4)网络资源利用缺乏吸引力。通过学生座谈和数据抓取,发现学生对于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的接受度较高,但对于其表达的内容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