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探究新进展.doc

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探究新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探究新进展

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探究新进展   摘要:指出了晚古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分析前人研究的基?A并对该地区进行岩浆作用总结在反演、研究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和了解地球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五年国内发表的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期(257~205Ma)岩浆作用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二叠纪时期大兴安岭北部地壳发生与俯冲作用相关的侧向增生及幔源岩浆底侵相关的垂向增生;三叠纪早期由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一线的古亚洲洋闭合碰撞,推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年轻地壳沿贺根山―嫩江―黑河一线由南向北发生陆内俯冲作用,推动下地壳及地幔内残余板片向地幔俯冲;中晚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该地区处于造山作用结束的后造山―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地壳处于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期,同期有大量花岗岩就位,并伴有标志造山结束的磨拉石建造沉积;古亚洲洋构造域东段晚三叠世均处于造山后垮塌与伸展的环境,并且古亚洲洋构造域在该地区的影响至少持续到晚三叠世 关键词:岩浆作用;印支构造阶段;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P58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138-02 1 区域地质背景 大兴安岭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该造山带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1]。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层较多且复杂,有学者将大兴安岭地区地层划分为兴安地层区以及内蒙古草原地层区[2]。在印支构造阶段,大兴安岭地层中的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主要包括下二叠统寿山沟组的碳酸盐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岩组合、中二叠统哲斯组灰岩及砂岩组合、上二叠统林西组砂岩及泥岩组合、下三叠同老龙头组砂岩及砾岩组合;大兴安岭地层的兴安地层区主要包括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中酸性-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碎屑岩、中二叠哲斯组灰岩及砂岩组合、上二叠统林西组砂岩及泥岩组合、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砂岩及砾岩组合。对于大兴安岭地区的二叠世地层与三叠世地层的接触关系,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存在不一致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对大兴安岭地区三叠纪地层的认识不充分 由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多块体、多阶段演化的特点[3],因此对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地质演化过程较为复杂,研究较为困难。尽管古亚洲洋闭合的确切时间仍然还有争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最终闭合在晚古生代[4],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在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出露面积广泛,高达十几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构成大兴安岭地区岩石的主体部分。研究区侵入岩发育且岩石类型较为复杂,由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其中以花岗质岩石为主,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石的相关年代学研究表明印支构造阶段为其形成的重要时期[5],但对于该地区相关岩石的详细年代学研究还不足 大兴安岭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也十分复杂,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陆边缘体系开始,区域内泥盆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6];岩相古地理也反映了下石炭统沿贺根山-嫩江-黑河一线以北分布,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相的特点[7],大兴安岭地区发育弧―盆体系,此时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东侧为活动陆缘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为NW-SE向挤压。晚石炭世-中二叠世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贴于早石炭世晚期沿贺根山-嫩江-黑河缝合带结束,形成了“北部地块群”。碰撞后期,由于大洋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减薄,形成了塔源―吉峰一线的深成基性岩侵入,此时研究区处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阶段。晚二叠世末“北部地块群”与华北板块拼贴碰撞阶段,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250Ma)完成最终的碰撞拼贴,转入陆内演化阶段 2 相关学者研究新进展 印支期岩浆活动认识薄弱,确认并具有同位素年龄的印支期岩浆岩较少,随着研究深入,各地不断发现印支期岩体分布,印支期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邵济安[8]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三叠纪时期深部开始了一系列热事件。早三叠世中下地壳于幔隆初始阶段,在板底垫托的作用下局部熔融形成的。软流圈上隆为幔源岩浆的活跃创造条件,由于处于初始幔隆阶段,伸展作用的强度有限,深部物质从壳幔边界上升。在大兴安岭中南段确定了一系列以晚三叠世为主的超基性岩和含幔源包体的中―基性岩体 柴丽洁[9]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从晚三叠世以来的深成岩浆活动经历了超基性―基性―酸性―碱性的过程。岩浆演化过程伴随着岩浆侵位界面的不断提高,随着岩浆侵位界面提高,逐渐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晚期花岗岩侵位深度小,晚期岩浆岩浆结晶深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