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语境下高校新生研讨课组织及创新.doc

大数据语境下高校新生研讨课组织及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数据语境下高校新生研讨课组织及创新

大数据语境下高校新生研讨课组织及创新   摘 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被引入我国以后面临教师准入条件与授课精力有限、自主学习要求与“灌输式”教学习惯矛盾、课程模式创新性与科学评价体系缺失、教改热情高涨与开课动力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依托大数据的语言环境,新生研讨课通过延展课堂空间、激活课堂媒体、创新课堂学习、丰富课堂功能等途径,实现教学组织创新。此外,文章探讨了大数据语境下新生研讨课开设中可能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改革创新、伦理挑战应对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新生研讨课;组织;创新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及现实困境 (一)发展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由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主导授课,依托课程设置的科研主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精英座谈、教师精讲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新生研讨课起源于德国,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生研讨课被普遍认为是1959年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国外对新生研讨课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国家资源中心(The National Resources Centre,NRC)和博耶委员会(The Boyer Commission)的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1]。调查研究的内容涉及新生研讨课的发展历史、课程目标、师生准入条件、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网络平台、课程管理和评价、师资培训、财政支持等方面。2003年,清华大学率先在我国引入该教学模式,之后,不少研究型大学相继开设类似课程。作为一种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手段,新生研讨课正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 新生研讨课通过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构建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多重学术研究团队,探索师生互动、问题研究、团队合作等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积累学术经验,以及有效实现学术性转换。美国2009年新生研讨会全国性问卷(2009 National Survey of First-Year Seminars)结果显示,新生研讨课在提升学生保留率、增强学生之间联系、有效利用校园服务设施、增强师生课外互动、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 (二)现实困境 1.教师准入条件与名师授课精力有限的困境 为了实现良好的专业引导,新生研讨课通常由专家或教授负责。例如,清华大学2003年开设的首批新生研讨课全部由32名教授负责,其中31名为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主讲教师95%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3]。一方面,专家或教授对学科有更好的诠释和把握,同时能为新生树立良好的楷模;另一方面,由专家或教授授课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念。但是,目前各大高校的学术精英往往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时间及精力十分有限,而新生研讨课的课前教学设计、课中互动把控及课后指导评判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不少专家或教授深感分身乏术 2.自主学习要求与“灌输式”教学习惯的困境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术技巧、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及服务、营造学术氛围、培育探索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对于主动解决问题、发散性思考、参与式研讨等方式难以适应。同时,由于缺少对开课教师的相关培训、新教学背景下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有效指导,以及师资缺乏,不少高校的新生研讨课仍以“大班”模式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上,“研讨”课程名不副实 3.课程模式创新性与科学评价体系缺失的困境 我国不少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对新生研讨课进行了不少创新及尝试。如清华大学打破专业和教材限制,新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门研讨课程,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辩论和写作训练;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有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四种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则给予授课教师更大的教学支持,给每位教师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实现师生互动、思想沟通及学术交流[4]。这些创新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但也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把控,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其他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后续课程的影响及关联性难以评判 4.教改热情高涨与开课动力不足的困境 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更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掌握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新生研讨课是以讨论为主要授课方式的小型课堂,以建立团体为重点,促使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术品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特点,初步体验探究学术命题的乐趣和方法。作为一种打破传统的创新教学模式,新生研讨课在我国备受高校及教育学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