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创设实验情境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doc

恰当创设实验情境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恰当创设实验情境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恰当创设实验情境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摘 要:实验一直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如何依托实验来提升物理教学效率也是广大教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采用恰当的方式创设实验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43-3 实验一直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如何依托实验来提升物理教学效率也是广大教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实践表明,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实验进行恰当的加工,并辅以一定的情境创设将其呈现在课堂上,这样的教学环境,会使实验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旨在围绕实验情境的创设,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以供读者参详 1 创设激趣式实验情境 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脱离学生兴趣的强制化学习,会削弱或扼杀他们追求真理的愿望。”作为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实验是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集合体。它强调严谨性和真实性,但是,其中也不乏彰显物理学科魅力的兴趣因素 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充分突出物理实验的巧妙性和趣味性,创设出富有戏剧性的情境,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启发学生思考并探索物理规律 案例1 “大气压强”激趣式实验情境设计 ――玻璃杯吸重物 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规律时,笔者为学生演示了一个“玻璃杯吸重物”的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①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高脚玻璃杯一只、装有挂钩的硅胶垫一个、单个质量为2 kg的注水饮料瓶若干),并提出问题:以这些器材做支架,能吊起40 kg的物体,你们相信吗?(学生连连摇头); ②笔者将有关器材进行组装,用两根木棍将酒杯牢牢固定,同时在木棍两头打孔,用螺栓固定好; ③在玻璃杯中注水,并使其与硅胶垫之间相互吸附; ④让学生自己将饮料瓶逐个地挂到挂钩上,随着饮料瓶个数的增加,悬挂重物质量也相应提升。在总质量达到20 kg时,学生可以看到吸盘有凹陷,但是依然稳稳吸附,此刻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总质量增大至40 kg时,系统依然很稳定,学生已经瞠目结舌。最终总重量达到了44 kg,硅胶垫被拉下; ⑤学生对上述实验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笔者又将硅胶垫装好,让一个体重约为40 kg的学生到讲台,自己尝试着用力将挂钩向下拉,挂钩非常稳定。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起: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呢? 笔者再结合马德堡半球实验为学生介绍大气压的存在,学生的兴趣被这一著名实验推至高潮,对大气压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不仅如此,他们也自发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墙壁上的吸盘挂钩、水泵都是此类原理 这些教学经验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构建时,可通过极具趣味性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素材;进而合理运用素材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实验现象中引导学生提炼相应的物理认知,发展概念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样的教学环境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是纯理论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2 创设悬念式实验情境 实验是教师创设悬念式情境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具体操作时,物理教师应配合实验的演示或操作,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兼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并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中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物理认知。同时,问题的提出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在问题意识驱动下,同时伴以学生间思想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路会更加清晰,他们的探究欲望也会愈发强烈 案例2 “透镜”悬念式实验情境设计――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 在“透镜”一课即将结束时,笔者安排了一次课堂实验。一方面是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也为下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编排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透镜,?问通过凸透镜来观察近处的物体,其成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虚像,正立且放大的像 师:那么,请你现在用凸透镜观察手边的事物,或者再远一点,看看黑板上的字;或者再远一点,看看教室外面的树或更远处的房子,真实描述你们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学生纷纷开始尝试着观察,得到很多不一样的结论。教师让学生对此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安排学生在课后继续后续内容的预习 在此,教师以具有悬念色彩的实验情境设计结束“透镜”一课的教学,最后的实验现象已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启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同远近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这就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会有意识地去预学下一节的内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凸透镜等实验器材暂时放在学生身边,将这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