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改善教学的行动研究 杨玉东 mathedu@163.com 上 海 市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一、从“案例”到“课例” ——为何聚焦到课例 引言 教师的需求 1 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2 课例研究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教师的需求:关注务实 1.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2.课例研究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二、从常规教研到课例研究 ——如何做课例研究 引言 常规教研的问题与需求 1 问题驱动学习(有主题) 2 差异推动进取(有目标) 3 技术突破经验(有方法) 4 共识导向深入(有基点) 常规教研:问题与需求 本次调研范围覆盖了上海市8区的329所中小学。涉及24个学科的教师问卷896份,其中有效问卷835份;个别访谈446人,其中校长96人,教研组长150人,特级教师40人,一般教师160人。我们采用Thurston统计方法,试图测评教师心目中哪个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我们根据访谈结果归纳出了五个方面的选择支。 问题2:“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 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提高常规教研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如何有明确的方向? 教研活动如何让不同类型的教师受益? 教研活动如何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 教研活动如何让研讨开展得深入? 问题:主题哪里来? 授课内容如何确定? 例1:漏“÷2”仅仅是粗心所致吗?——如何让学生获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概念性理解 在一次非正规数学教研活动中,几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学习中很多学生漏除2的现象产生了共鸣。这漏除2仅仅是记忆缺失问题还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获得“探究性理解”呢?经过进一步的交流,对于学生漏除2的原因我们基本达成以下认识: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遗忘的学生比例可能会相对逐步增加,但经过教师提醒或者复习后,有部分学生可以重新获得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却始终无法激活。记忆缺失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的理解不够深刻,即机械记忆造成的。 源于引起教研组老师普遍关注的现象 在学过公式的五六年级435名学生的调查(62名错误,78名无法解释) 漏掉“÷2”不仅仅是遗忘,那么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获得概念性理解? 问题:谁该对本次课例研究负责? 参与老师分担怎样的角色? 问题: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 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 如何获取学习效果“以学论教”? 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每轮课后抽取好、中、差学生各三名进行访谈: 你能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你能举出图形解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思吗? 你还有别的图形可以解释公式吗? 问题: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何展开? 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 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 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 第一阶段:侧重于“÷2”的理解 小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必须借助表象操作——建立直观模型 ÷2的理解有两类模型: 补出一个△——较易理解 同一个△等积变形——较难理解 第二阶段:侧重于分类处理 获得概念性理解的两种方式:建构性理解与解释性理解 在得出公式阶段——建构性理解(用容易理解模型) 得出公式后——解释性理解(用较难理解的模型) 结论:“如何让学生获得概念性理解” 很多看似 “粗心”的错误,是没有获得概念性理解所致 概念性理解在教学上可以分阶段而获得,与教师的分阶段呈现方式或处理策略相关 在概念性理解的教学中,要把握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哪些是容易误解的 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在知识的前后连贯中容易获得 用学科中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前后连贯的概念性理解 三、从经验论文到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有何特点 1 课例有哪些要素构成? 2 课例有哪些类型? 3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 4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5 经验论文离课例报告有多远? “认真”难,认真中保持“清醒”更难! 为了保持清醒,时时质问: 1、这个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2、课例中引用了哪些过程性资料,如何围绕研究问题的?课例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观察或分析课堂教学? 3、课例中哪个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如何描述的? 4、课例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提炼和概括超越经验水平了吗?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