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docVIP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 摘要: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传统(不仅儒家经学如此,也包括道家、佛教及其他诸子之学),经典解释是思想传承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探讨其中凸现出的解释学问题。在当代学术背景下,聚焦《逍遥游》的解释经验,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较作用。 关键词:《逍遥游》;注疏传统;解释学 《逍遥游》为《庄子》第一篇,历来学者皆以《逍遥游》、《齐物论》二篇为庄子学说的代表作。陆德明《经典释文》曰:“时人皆尚游说,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氏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可以说,《逍遥游》是代表《庄子》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篇目,历代治庄者都对此篇极为重视,然而理解各异,莫衷一是。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逍遥游》既是《庄子》的代表作,也是体现中国古典哲学特色的作品,其注疏史蕴涵着丰富的哲学解释经验;二、它的言述方式——寓言、重言与卮言的结合,同现代解释学讨论的中心问题——隐喻有密切的关联。 言述的方式 语言问题是现代哲学关注的焦点,《庄子》的语言风格是首先值得审视的。《庄子》语言熔深邃的哲理与神奇的想象于一炉,是诗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数千年来的文人莫不为其语言魅力所折服。近代学者对《寓言》第一章以及《天下》篇评介庄子学说的部分均予以特别关注,如张默生就主张把《寓言》篇列为《庄子》第一篇,《天下》篇则相当于《庄子》的自序。而这两篇中关于庄子的评介首重其语言风格: 《寓言》开篇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是出自虚构、有所寄托之言,重言是援引或摘录前贤古人之言,卮言即无心之言,无成见之言,表明其言论乃是无心而自然的流露,此三言便是《庄子》的言述方式。《天下》篇则曰:“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段话进一步解释了以此三言为说的原由,即认为天下人都沉溺于污浊,不能讲严正之言,不认识正面的道理,故用无心之言来推衍,引用重言使人觉得真实,运用寓言来推广道理。此三言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此三言的关系密不可分,《庄子》书中,往往寓言里有重言,重言里又有寓言,它们是交互错综的。以《逍遥游》为例,其通篇是由五个寓言故事构成,“北冥有鱼”一节从整体看属于寓言,而其中援引《齐谐》之言和汤问棘之言则属重言,同时也是寓言。“尧让天下于许由”以及“肩吾问于连叔”两节则既是重言又是寓言。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便是卮言。因此,《逍遥游》的言述是能够代表《庄子》语言风格的。在此三种言述方式中,寓言是《庄子》文章的基本形式,卮言是他所表达的具体思想内容,而重言乃是借以申明思想学说的往古佐证。从形式的角度看,寓言是我们讨论的关键所在。 寓言是通过虚构的精炼的故事去展示或暗示某种观念的文体。如《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喻,鲲化鹏飞,波澜壮阔,这自然是一则寓言。寓言与论证不同,论证要求从明确的概念出发,通过合乎逻辑的推论得出结论;而寓言表达观念的方式是展示,即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让读者从中体验或领悟其内涵。寓言借形象把观念表达得更生动,但同时也造成了语意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解寓言的关键在于隐喻。在西方解释学中,隐喻也是较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隐喻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而非词。虽然词潜在的多义性是隐喻的前提,但它只有在句子中才能起示义的作用。喻词是隐喻的关键,它包含字义(指)与喻义(旨)两个层次。事实上,《庄子·外物》对言、意的区分所触及的,正好是隐喻中字义与喻义的关系问题:“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免,得免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本身也是一个妙喻。在隐喻中,喻词的字义(言)是形象化的事物,而喻义(意)则是抽象化的观念。字义只是手段,喻义才是目的。寓言比一般隐喻复杂的地方在于,隐喻字面上传达的形象,其属性往往以静止的形态出现,而寓言中的形象焦点不在于其不变的属性,而是其行为。寓言有情节,这更增加了理解的变数。如在《逍遥游》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是开篇中鲲鹏与斥鷃(蜩、学鸠)之间相互关系的争论。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遨游天池的是鲲鹏;腾跃而上,止于榆枋,回旋于蓬蒿之间的是斥鷃。二者的大小之别是明显的,除此之外,庄子塑造这两个形象还有何寓意呢?对此问题,瑰玮的庄文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历来注庄者的解释分歧甚大,这将在下文进一步申述。在此我所关注的是,正是寓言这种言述形式,给人以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从而也造成了解释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一个寓言(或隐喻)寓意的传达,不仅取决于作者

文档评论(0)

tdmk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