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题材到世界文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国际题材到世界文学--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现当代英语写作 (2007-05-18 13:48:34)转载▼ 分类:我的学术文章 一、引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曾经写道:“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什么是“世界文学”,马克思在他的著作里并未作出严格的界定。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过这个概念。在这些阐释中,只有王列生的解释似乎最接近马克思的原义。他认为,“世界文学是在人类生存融会日渐延伸的态势下,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差异在互动中得以缩小、扼制乃至达到融合,共同性的关注中心和表现多元文化的母题充分显示其世界范围内的主旋律品质,由此而孕育一种跨文化、跨民族利益的普遍性文学。”[2](P23)纵观19世纪末以来的英语文学,即以英语为写作载体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其它后殖民文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国际大格局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世界文学”的。尽管这种“世界化”的过程时断时续,但它毕竟使马克思时代以来人们关于“世界文学”的梦想初见端倪。 二、“国际题材”文学———美国人胸中的欧洲戏 “世界文学”的产生是建立在不同民族交往的基础上的。“无论是战争交往还是和平交往,最后的结果都是文化的对话、对流和对位,由此而有文化的新生孕育,因而也就有文学的辐射、位移、接受以及世界文学生存的崭新格局。”[2](P27)以英语为载体的“世界文学”的产生亦然。它是大不列颠民族文化和东方民族文化、美利坚民族文化和欧洲文化以及独立后的亚、非、拉民族文化与其前宗主国文化之间互动的结晶,其主要表现形态就是“殖民文学”、“国际题材”文学和“后殖民文学”。从“世界文学”产生的时间来看,“殖民文学”的产生要早于“国际题材”文学,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比后者长久。为了叙述的方便,笔者还是将“国际题材”文学置于“殖民文学”的前边。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范式之一的“国际题材”文学具有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含义,即正如美国文学评论家范·维克·布鲁克斯所说的,“美国人胸中的欧洲戏”[3](P195)。这种文学的基本模式是:旅居欧洲的美国作家以自己的感受为基点,以所见美国人在欧洲的经历为素材,描写欧美两极文化碰撞在美国人心理上所引起的反响。[4]在这些“国际题材”的作品里,美国人总是以“天真”和“纯洁”的形象出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欧洲人的世故和颓废。天真浪漫的美国人像乔叟笔下的香客那样到欧洲去朝觐,结果却受到欧洲古老文明阴暗面的挑战,在心理和精神上饱受希望破灭的痛苦。 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国际题材”文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从历史情结上看,美国既是个由欧洲移民组成的国家,又曾经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美欧尤其是美英之间有一种既怀旧又痛恨的复杂、微妙的情结。美国人将自己称作新世界,将欧洲称作“旧世界”或者“咱们的老家”[5](P209),这种称谓本身就含有多种文化上的意义。独立后的美国人总有一种想回老家探亲的情绪,这种情结随着经济和交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成为现实。从文化上看,欧洲具有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将这种优势文化的印象投射到殖民地,导致美国人心中产生一种深深的文化缺失感。美国人虽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但在文化上却没有摆脱欧洲的文化霸权。当时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就是美国人不愿将自己的孩子留在本国受教育,而要远渡重洋将他们送到欧洲。亨利·詹姆斯年幼时就曾被送到欧洲各地旅居,素有“欧洲旅馆儿童”之称[3](P231)。从作家创作的指导思想上看,以詹姆斯为代表的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叶的美国作家,大都将欧洲尤其是伦敦和巴黎奉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这实质上仍是欧洲优势文化霸权在作家心中的折光而已。那些作家们认为欧洲的文化、艺术传统及社会、经济状况更适合青年作家的成长。用评论家亨利·C·维德的话来讲,亨利·詹姆斯总是认为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在各方面都相差甚远。可能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天赋的善良和美德。可惜的是天赋的美德和善良的心底并不重要。[6]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必须具有一个古老的文化,他才能动笔。小说家靠的是风俗、习惯、形式等成熟而确立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他写作的素材。而在这方面,历史短暂的美国恰恰是最欠缺的。欧洲———他们既怀念又惧怕的老家,作为“人文荟萃之区,全球最完备的缩影”,具有美国无法企及的深度。于是,这些“文化上的贫血儿”纷纷到他们久违的老家去朝觐,寻找更好的生活和艺术传统,以便写出伟大的文学作品。他

文档评论(0)

iwgv1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