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复习要点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归纳图解(马中邹伟春)
(一)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1.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营养物质 定义 作用 主要来源及所涉及的微生物 碳源 凡是能提供微生物所需碳元素的物质 构成生物细胞、生物体及细胞代谢产物,有些能为异养生物提供能源 无机化合物:C02、NaHC03等-----------------自养生物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花生粉饼、石油等--异养生物 氮源 凡是能提供微生物所需氮元素的物质 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也可为异养微生物提供能源 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硝酸盐-----自养生物
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异养生物 水分 生物体内含量最高的组成成分,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良好的溶剂、细胞生活及生化反应的介质、参与物质运输及参与生化反应的反应物 培养基、大气、代谢产物 无机盐 为微生物提供大量除C、H、0以外的各种元素 细胞组成成分,生命调节物质,自养菌的能源或其他营养来源,酶的激活剂 培养基、大气等环境 生长因子 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 可作为酶与核酸等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高考警示钟 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
(1)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无机物,而异养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有机物,因此可根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2)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微生物提供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如NH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 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目的明确。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
(2)营养要协调。各种营养物质要保证适当的浓度和比例。营养物质比例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营养物质的浓度比(如C/N)还会直接影响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生产,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产量少;而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合成量大。
(3)pH要适当。不同微生物生长所需pH不同。如细菌pH保持在6.5~7.5之间;放线菌保持在7.5~8.5之间;真菌应保持在5.0~6.0之间。
3.培养基的分类及作用:培养基种类很多,作用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培养基分为不同种类。
划分标准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及实例 物理性质 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如:琼脂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保藏菌种 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 化学成分 天然培养基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 分类、鉴定 用途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茵或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用伊红一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茵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用酚红鉴别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有红色环带) 说明:①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专营活细胞寄生,目前不能利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需接种在动植物组织中才能增殖。常用于培养病毒的是活鸡胚。
②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起到凝固作用。
③选择培养基一般只生长具有特定的微生物,鉴别培养基可以存在其他微生物,而且能鉴别特定的微生物。
注意:选择培养基的选择方法
(1)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例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这里的加入是在主要营养成分完整的基础上加入。
(2)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出固氮微生物;石油作为惟一碳源时,可以分离出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3)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例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下培养,可以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二)灭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
2.消毒、灭菌的方法
项目 概念 常用方法 应用范围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等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孢子和芽孢) 巴氏消毒法:70~75℃水中煮30min或在80℃水中煮15min 一些不耐高温的物体如牛奶 煮沸消毒法:在100℃水浴中煮沸5~6 m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