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建筑的光荣及其缺陷
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及其缺陷
王剑飞
中国古建筑端严灵秀的美感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其完善的结构,奇特的“斗拱”,合乎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建筑群组合方式,无不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即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不论是宏伟森严的宫殿建筑,清新淡雅的私家园林,还是肃穆庄严的寺庙建筑,都体现中国人“天人和一 ”的人生追求;中国古建筑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是中国人文精神最忠实的载体。
美仑美奂的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优越之处,首先在于它有完善的结构,即成熟的木质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立起木柱,在柱上架设梁枋,再在梁枋上铺设屋顶,这些都是承重部分,而墙壁只起隔断作用,并不承受重量;结构中各个构件之间都由榫卯连接,这在结构上称为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因此才有所谓“墙倒屋不塌”之说;除了抗震外,它的另一个优点就是采伐和施工都比较便利,在古代建造工具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情况下,选择木结构无疑是高明的,与西方建造一座石质教堂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相比,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房屋近千栋的紫禁城,从采料到施工完成仅用13年的时间,可谓速度惊人。
宋《营造法式》殿堂大木作制度示意图
其二,就是独特的结构和建筑群组合方式所产生的优美的建筑体态。若从个体看,它比西方建筑少了一些高大,平面也多呈简单的矩形,规整而单纯,即便是宫殿建筑,也没有像德国科隆大教堂那种复杂的平面和雄伟巨大的外观,但中国古建筑却以其灵动雅致、端严博大的优美体态,特立独行于世界建筑艺术之林,特别是它的建筑群组合方式,更是举世无双。它以基本的四合院形式(如北京的四合院)为基础单元,再到复杂的大四合院形式(如紫禁城),从简单的居住院落,再到精微、写意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有别于西方注重单体建筑的外观营造风格。在这些人工营造的小天地里,居住者可以时时体味自然与人生这个大天地的万千气象,中国的圣哲先贤们也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延续着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
北京四合院 紫禁城
拙政园——小飞虹
中国古建筑不仅十分适合人的生活起居,同时也十分适宜各阶层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说,它不但是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也是修身养性的绝好所在,不论宫殿、庙宇、园林都是如此。但是,这么好的建筑样式,为什么自清末以来就逐渐从中国人的视野中淡出了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古建筑本身一直以来就有不少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就是它怕火、怕潮、怕虫害。木头天生就怕火,尤其在干燥少雨的北方;而在南方,春季则十分潮湿,它使木头加速地腐烂;南方还有一种白蚁,专吃木头,稍有不慎,在不知不觉中,房屋的柱、梁就会被完全蛀空。因此,古建筑的维护非常困难,尽管古人想出了种种办法,仍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导致古建筑的寿命都不长。像那种较“原汁原味”的唐宋古建筑,如今几乎是无迹可寻了,除了战火的损害外,主要原因就是毁于火、潮、虫,至于像紫禁城能保持完好,那都是经过历代帝王和新中国政府十分精心的呵护才有今天,尤其像中心大殿的太和殿,因它是皇权的最高象征,是中华文化的最杰出代表,历代执政者都不敢怠慢,几破几立而仍有今天的面貌,这实在是民族建筑文化的大幸。
紫禁城——太和门
其次,古建筑的选材都较挑剔,木料的使用量很大,造成对自然生态严重的破坏。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有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以“蜀山兀”为代价,来建筑一座宫殿,可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再比如清代重建紫禁城太和殿,当时就已经找不到用做大殿中心6根大柱的整根木料了,只好用细木加铁箍的办法拼成大柱,木材之匮乏可见一斑。
其三,就是营造理念上的缺陷。古建筑中人们常引以为奇的独特构件“斗拱”,以我对古建筑的粗浅认识,正是这种缺陷的代表。斗拱确是一种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头的组合居然能承托起那么沉重的屋檐,它是连接立柱梁枋与屋檐的重要构件,轻巧美妙,变化多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正如古建筑学家楼庆西在其《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所提出的:“如果单纯从现代结构学来分析,采用这种复杂的斗拱来支托挑出的屋檐,不能不说是一种比较费力而笨拙的办法,实际上只需用一根木棍从柱子上斜出就可以支撑住屋檐,既简单又省事。”到了古建筑发展的晚期,斗拱更多的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不同时代的斗拱
当一种不实用的美妙技术已经退化时,如果没有一种实用的、更高明的技术更新它,那么它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换句话说,技术和理念无法在文化母体内得到及时的自我更新,而母体也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那它必然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我想这是中国古建筑发展晚期最根本的缺陷。
就实用和美观的角度看,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