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整理ppt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生物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的辐射能。 但生物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光的辐射能,必须先将其转换为化学能,再为生物体利用。 植物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中。 这些有机大分子中储存的化学能需经过线粒体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似性: 两者都是高效的产生ATP的精密装置,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且以类似的方式合成ATP。 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体系,被称为真核细胞的第二遗传信息系统,或核外基因及其表达体系。 两者的各种组成蛋白质成分都是由核DNA和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所以两者都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原理及其区别;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问题和蛋白质合成及其转运的知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 重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一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第三节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第四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 复习题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人体内的细胞每天要合成几公斤ATP,且95%ATP是由线粒体中的呼吸链所产生。 线粒体学(mitochondrionology)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二.线粒体的功能 三.线粒体与疾病 线粒体医学(mitochondrial medicine)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形状、数量、大小和分布多变。 大小:一般直径0.5~1.0μm、长1.5~3.0μm。 分布:常均匀分布于胞质,定位、迁移往往与微管有关。 形状:以线状、粒状常见。 线粒体超微结构:4部分。 外膜(outer membrane)通透性较高;含孔蛋白(porin)。 内膜(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impermeability),富含心磷脂(cardiolipin)。 内折形成嵴(cristae),含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数量与需能有关。 蛋白质/脂质3/1。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功能:催化ATP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 基质(matrix):含酶最多,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线粒体基因表达等酶系;DNA,RNA,核糖体,Ca2+。 外膜: 孔蛋白(porin): 2~3nm小孔,小于1×103分子(ATP、NAD、辅酶A等)自由通过。 可对细胞不同状态作出反应,可逆地开闭。 外膜标志酶: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内膜: 氧化反应的电子传递链、 ATP合成酶(基粒,F1-F0)、 离子、分子转运蛋白 内膜标志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线粒体膜:蛋白质(65~70%)、脂类(25~30%)。(占线粒体干重) 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0.3:1(内膜);1:1(外膜) 脂类磷脂占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 基质中,还有DNA,RNA,核糖体,Ca2+等。 二.线粒体的功能(Mitochondrial Function) (一)主要功能: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参加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反应 线粒体是糖、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能的场所。其中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为物质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 糖氧化三个阶段: ①糖→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乙酰CoA ③乙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TCA循环彻底氧化 (三)线粒体的其它功能: 与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电位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内多种离子的跨膜转运及电解质稳态平衡,包括线粒体对细胞中Ca2+的稳态调节等有关。 (一)主要功能: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线粒体中的氧化代谢 2.电子传递链与电子传递 3.质子转移与质子驱动力的形成 4.ATP形成机制——氧化磷酸化 1.线粒体中的氧化代谢 ADP转化ATP的磷酸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底物水平磷酸(线粒体内、外各生成2ATP)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线粒体通过NADH、FADH2完成,生成26ATP)。 NADH脱氢酶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