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教师教育学院 王莉 本章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2学时)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3学时)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1学时) 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特点。 本章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解释教育的概念。 2.学生能够陈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3. 学生能够简要说明教育形态的不同分类标准及其分类结果。 4. 学生能够简要陈述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并能对各种观点进行评价。 5. 学生能够陈述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6. 学生能够简要说明教育的社会属性。 7.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教育的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日常用法 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 “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例如,一个刚看完电影的人可能会说“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如一位家庭主妇可能会对自己的邻居说,“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再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一位政府公务员可能会在某次大会上说,“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因为无论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果不伴随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都是很难理解的。 (二)“教育”的词源 西方:Education(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潜质转变为现实。)以教育中的一般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学科 。 (二)“教育”的词源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行。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人欲” 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 (二)“教育”的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连续不断的社会危机、民族危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培养经世致用的新型人才。甲午战争之后去日本留学的一些人就开始了翻译日文教育学书籍的工作。由于日文中有“教育”和“教育学”一词,故翻译过来的有关 “兴学”的活动和理论就称之为“教育”和“教育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下,朝廷大臣呈递的奏折中也渐渐地出现了“学”与“教育”交互使用,“兴学”与“普及教育”并提的情况,但一开始还是以“学”为主,如整个教育事业称为“学务”,国家教育机关称为“学部”,下设“劝学司”、 “劝学所”,学部中有“学臣”,劝学所中有“劝学员”等。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的定义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教育”的定义 对前面两种定义的评价: 优点: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缺陷: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语,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单纯地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