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脏腑、卫气营血等辨证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因病机]血分炽热,灼伤营阴,肝经失养,肝风内动。 [证候特点]高热,烦渴,躁动不安,四肢抽搐;或双目上翻;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干燥,脉弦数。 [辨证要点]肝风内动的证象。 [治法方药]清热凉肝熄风:羚角钩藤汤,“三宝” (二)肝热动风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病因病机]血分热炽,灼伤营阴,往往为温热病的后期,导致肾阴大伤。 [证候特点]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神疲,耳聋或四肢抽搐,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邪盛正气(肾阴、营血大伤)。 [治法方药] 滋阴养血熄风.阿胶鸡子黄汤。 (三)血热伤阴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第四节 六 经 辨 证 返回目录 [概述] 1.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将外感伤寒热病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而概括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不同阶段的病证类型,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是外感伤寒热病的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 2.六经辨证的形成背景: 产生于东汉末年。是时温疫广泛流行。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在其撰写的《伤寒论》中倡导“六经辨证”及施治方法治疗以感受寒为主的热性病。  3.六经辨证的基本方法:根据温热病的发病特点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个不同病证进行辨证施治。  其方药亦适用于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 一、太阳病证 (一)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表,卫气不固所表 现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 (二)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二、阳明病证 阳明经证是指邪客阳明,邪热弥漫 全身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面赤心烦,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舌苔黄燥,脉洪大。 (一)阳明经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阴明腑证是指邪热传入阳明之腑,热邪 与肠中糟粕相结,致使腑气通降不利所表现 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二)阳明腑证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二、阳明病证 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腑之首,与肝脏相表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半表半里证”。 [证候特点]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 证。 [证候特点]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 发,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 缓。 形成有两个因素: 一为阳经传变而来,多由三阳病失治、误治,以致里虚,而邪传太阴; 一为素体脾胃虚弱,寒邪直中于太阴,引起虚寒下利及脾阳虚等证候。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少阴病证 (一)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 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微。 (二)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病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亢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特点] 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六、厥阴病证 (一)寒热错杂证 寒热错杂证乃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 形成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 [证候] 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 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冷,下 利呕吐。 (二)厥热胜复证 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 [证候特点] 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中医教学工作的倾心支持! 衷心感谢您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关注与热爱! H h 七、脏腑兼病辨证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有机的整体。生理上是这样,病理上亦是如此。临床上更多的是多个脏腑同时发病。 3.证候特点 (1)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声音低微,面色无华;(2)心悸,健忘,多梦,胸闷;(3)久咳不已,咳喘少气,动则尤甚,痰清稀,声音低微,自汗;(4)舌淡,脉细。 4.治法 补养心肺 5.方药 养心汤 补肺汤 1.基本概念 是指心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 2.形成原因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