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对象、范围、意义: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理解四个要点:
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⑵研究的是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而非所有的学与教)
⑶研究内容: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伴随的能力发展、品德形成、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⑷※▲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非教与学。
2、研究范围P2(略)
3、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⑴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⑵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⑶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⑷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903年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这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发展阶段(初创期→过渡期→发展期)
▲现代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三、研究方法:(简答或名词解释)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了解被的一种研究方法。(优:方便易行,符合实际;缺: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以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
2、调查法:通过相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优:利于从不同的场合多方面发现心理学问题,以验证研究的结果;缺:不易排除外来因素)
3、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来自实践中的教育经验,并从中提炼心理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优:▲常能保证它本身的实践效用,是此法高于其他方法之处;缺:记录不够全面,过程控制不够严密)
4、※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优:有主动性和严密性,▲是学校教育心理学最常用和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5、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学实验室内按照研究目的,严格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6、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皮亚杰最先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认知发展。此法不仅对理论的建立、发展和验证有用,且是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技巧。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一、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1、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有广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有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来完成的教育)
2、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⑴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⑵影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3、教学与课
⑴教学确切地说应该叫学教,学前教后,教为了学,知学才知教。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⑵课是教学的一个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内容输入、师生相互作用、经验输出)
⑶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教材23页)
⑷当前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端(教材24页)
二、学生和教师
●学生心理
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学校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关于学生群体:
1、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四个要素——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有集体的活动,共同的感受,一定的组织方式。(学生集体)
教师怎样利用班集体:(教材27页▲史莫克)
2、非正式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校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⑴形成因素:空间因素、类似因素、需要互补、仪表
⑵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
⑶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领袖”人物
⑷怎样了解非正式群体:※▲社会测量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若提出的一种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是搜集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操作步骤是:填写调查表、制作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⑸※怎样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第一、利用其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第二、精心做好消极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点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第三、对破坏型的“团伙”在讲究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坚决拆散,不能允许存在。
●教师心理
1、教师角色: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