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思知乎:如何运营知识英雄?
反思知乎:如何运营知识英雄?
社区的焦点应当是什么?知乎这个媒体人团队的优势是信息收集、知识管理与
拉来知名用户,但他们的长期议题是如何运转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知识社区。
知乎团队曾经达成共识:创造内容的重点在于人,它努力走向社交化,也遇到
了社交带来的副作用。
文 | 曲琳
2014 年年初,问答社区知乎上出现一个问题:已经有哪些高质量用户离开了知
乎?有人专门去统计了离开知乎超过3 个月的知乎名人:@keso、@和菜头、@佐
藤谦一、@徐小平、@李开复……其中一些人甚至删掉了个人页面。
名人纷纷出走,知乎这是怎么了?
这件事背后的关键是,正是这些知名用户的出现,才造就了知乎今天的影响
力。
Quora 创办一年之后,知乎诞生,起初它只是专心复制Quora 的问答形式,无
意于发展社交。它小心翼翼地开放注册制度,从李开复、雷军等IT 名人,到唐
岩、阿北等低调的业内高手,都选择知乎作为自己的首选发声渠道。
天平在某个时段彻底倾斜,知乎从单纯对于问答的运营,过渡到对人的运营,
在这里逐渐呈现出讨论氛围和群聚效应,舆论领袖的势力越来越大。知乎甚至
趁势完成了“造星”运动,发掘了一批在线下默默无闻,却能依靠问答成名的
“知识英雄”,他们是优秀内容的源泉,让知乎进入了一种社区应有的正循
环,甚至可以说,是知乎的竞争力。
知乎在社交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顺,3 年时间中笼络了超过500 万用户,成为了
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虚拟知识社区。如今,它所创造的星星们却有意离它而去。
这使人不禁唏嘘:知乎的成就与失落都在于社交二字。
所以,在这个时点,知乎的故事尤其值得探讨:拥有一个完美的海外模板的
它,是如何转向社交化运营的?知名用户的离开,会对它的未来形成多大的冲
击?
人比内容更重要
在Quora 诞生时,知乎创始人周源就发现这种模式的社交潜质。
周源认为,Quora 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它通过问答这种模式(或“单元”)
把内容结构化地呈现,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交——几个并不认识的人因为关注了
同样的问题而产生新的关系,经过更多的内容刺激之后,人们之间的关系甚至
具有持久性。
看上去,提问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但提问之后的回答还是得
通过社交机制来产生,人与人之间形成关注,才会发现问题和答案。怎样去判
断答案的价值?也得由这个社区的群体共同去投票判断。
知乎与Quora 在初始阶段使用了同样的策略:从“杀熟”开始,Quora 创始人
是Facebook 首任CTO,他拉来了一群IT 舆论领袖,其中包括不少与自己一样
的极客程序员。
知乎团队的办法是发邮件邀请好友。上线的前两个星期中,他们邀请到大约
200 位用户,多数是创始团队的朋友或同事,几乎全部来自IT 创业圈,其中有
不少媒体人或行业评论员,这个小圈子开始“互问互答”。但外界很难拿到邀
请码,它在初始阶段几乎是“全封闭”的。
Quora 还用了一招:与Facebook 和Twitter 打通账号,相当于与社交网站直接
接壤。但知乎没有借鉴这一点,周源最大的顾虑是担心社区里的人良莠不齐,
恶意者会在社区中肆意吐槽和吵架,如果无力抵挡,甚至会使产品提前夭折—
—说到底,这是中美两国社交氛围的天然差异,美国已经足够正规与职业化,
而中国是吐槽横行。
当它一点点开放注册,直到用户数量达到2000 人的时候,便出现了雷军、李开
复等IT 名人,他们贡献了各种高质量的回答。
再往后,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出现,这伴随着内容失控的可能性。知乎团队感
到如履薄冰,他们曾在一个时段达成共识:创造内容并不是主要问题,最大的
重点在于人,只要能激励用户活跃性,自然就能创造内容。
紧接着,知乎的对策是将用户的头像放大,在资料页面补充用户的背景资料、
公司信息,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推送内容时,会将提问者或回答者带上背景
介绍。
社交的氛围很快被带动起来。更直接的变化是首页,首页内容从每个话题下出
现的必威体育精装版问题,变成了呈现关注人必威体育精装版动态的信息流。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关注
者的问答,当然,如果关注的人数较少,一不小心也会导致刷屏。
知乎用户对这种改变极其敏感。知乎写手YJ 曾认为知乎与豆瓣有些相像,但知
乎的一系列转变使二者拉开了差距。在豆瓣上,人们很少会follow 别人,而知
乎正在积极引导用户发生社交行为,在信息流看到朋友的某条信息时,上面提
及的人可以一键关注。它还提供了屏蔽功能,所有用过社交网站的人都明白,
屏蔽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
知乎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社交效果,但Quora 的路数没有改变。在Quora 上,用
户的头像极小,放眼望去,最显眼的还是各种问题与回答。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