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3年联考六.doc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3年联考六.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3年联考六 ——一道很多人至今还想不明白的试题   “一锤定音”系列主要讲解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争议题,前面几期分别讲述了2013年各地新考试题、历年国考等言语理解存在争议的试题。这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市面上考生疑问最多、各机构答案定错的试题,各位可对照手头资料查看答案是否有误。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将陆续梳理国考、联考,以及一些独立考查省份言语模块定错答案、给错解析或争议较大的试题。在这里你将看到最准确的答案、最易懂的解析。   下面要讲的是2013年联考的一道主旨题,很多人对这道题理解不到位,通过本篇讲解让你知晓正确的理解方式,深入发掘自身理解能力。      例题: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先看不同的答案解析   版本1:答案C。   解析: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故选C。   版本2:答案B。   解析:文段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根据“只可惜”等词可知作者对莎翁的写作手法持否定态度,对汤显祖持肯定态度,突显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独特的写作手法,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B。   D项扩大了主体范围,可先排除;A项,文段只提出了二者都是伟大剧作家,但并没有详细阐述二者的伟大之处,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   再看提问方式   本题的提问方式为“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表明要选文段最主要表述的内容。   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本段文字材料属于议论文,故这里的主旨相当于“写作意图”。也就是说本题提问可以换成“这段文字的写作目的是”。   接着分析文段含义   第一、二、三句,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相同点,并指出两人写作手法不同。   第四句,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写作手法。   第五句,指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作手法的不足。   第六句,详细分析《牡丹亭》的写作手法,并突出其独特性。   可知,文段前5句是铺垫,重点在第六句,主要为了讲述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展现独特的写作手法。   最后看选项   主旨类试题,抓住文段论述重点的即为正确选项。   A项——文段并没有阐述二者的伟大之处;   B项——为文段的写作目的,与文段论述重点相符;   C项——文段展现莎士比亚的写作手法是为了突出汤显祖,并且文段主要讨论的是写作手法而非“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如果真是比较两者的艺术风格,应该分别指出两者艺术风格的优势;   D项——“中外古典戏曲”扩大了范围。   总结   《牡丹亭》的独特艺术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有一定文学知识积累的考生,应该会想到这一点。另外文段中的语气词“只可惜”表明作者对莎翁写作手法持否定态度,然后又全力赞扬《牡丹亭》的写作手法,一贬一褒之中突出《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分析到这里,可知文中的比较是假,陪衬是真! 手机版红麒麟,无需下载,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源自红麒麟定制式公考督学平台 / 动 态 定 制 全 程 督 学 1

文档评论(0)

imby0eybk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