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闲话“考点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闲话“考点研究” 看着我这个题目,不要以为我在作迎合庸俗口味的时文。因为,像鄙视“考试质量分析”一样,我也漠视“考点研究”。 在我心目中,“考点研究”有如猜下一期彩票开的什么球一样地无聊。而“考试质量分析”,有如商业公司的业绩报告,极易导致追求急功近利,中国一直在吃这个苦头,欧美的经济危机也因之而引发(起码,我认为这是原因之一)。 此外,学校培养人的质量分析,不应该由我们来写。学校的出口最终是社会,社会对教育的批评反馈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又是我们的一种自编自导罢,或者说明我们心虚。 如果读到这里,已经有反感的话,大可不必读下去。不过,连不同声音也包容不下,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我们习惯了接受知道结果的东西,甚至包括写论文、做实验——这不就是唯心主义吗?这不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闭关锁国吗? 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不确定,这么害怕失败?我们古老的民族,宽容、从容都丢哪里去了?——或者从来就没有过! 一、 对一个考点的思考 闲话可以海阔天空,也可以很沉重,这里就挑一个棘手的考点来捏一捏——《欧姆定律》。 一提到《欧姆定律》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欧姆定律的应用》,因为,考《欧姆定律》,就是通过考它的应用来体现的。 这是一类典型的具备“图、文、式”三要素的问题。“图”,可以有实物图、电路图、坐标图;“文”,则涉及诸如性质、定义、“正比”、“反比”等;“式”,则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这样的考题,没有一定的题量训练,绝对谈不上熟练掌握。若再加入串联、并联,甚至混联,就有“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其实,站上一级台阶回望,用《基尔霍夫定律》就什么电路问题都解决了,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是勉为其难。过多、过难的题目实在没有必要,学生做一些练练脑子还可以,多了,反而会扭曲思维、学会机械地想问题——那就更接近工科,而不是理科了。学好理科,我始终认为不应该太多线性思维。 要提高学生在这个考点上的得分率,对老师是一个很“纠结”的课题,其方法大约有二。 其一,增加课时。然而,时间这个蛋糕就那么大,这个考点多切了一块,别的考点就受损害,得不偿失。况且,增加课时的收效会有多明显?这不是“1+1=2”那么简单,你总不会以为“一块地,一天耕作4小时,亩产500斤;那么,一天耕作24小时,亩产就能到3000斤?” (或者,“1公顷土地用1公斤硝酸铵施肥,产量提高100公斤;如果用100吨硝酸铵施肥,会如何?”答案是:这里会成为一个火药桶。你还别笑,高中的习题里就有算出来能跑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拖拉机!) 其二,提高课堂效率,用心设计训练的梯度,也就是精耕细作。不过,经过这几十年、对同一课题、以百万计的教师、以亿计的学生的开发,什么潜力都挖光了。从学生角度说,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个学科的这个考点,更不仅有你这个学科在考点轰炸,恐怕下课十分钟回来,刚才的那些梯度就没剩下多少了。我们主观上想的是好的,但客观上呢? 从实际情况看,同一个考点,这届学生的得分率是70%,下一届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能够提到75%,再一届能保持住就不错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就这个程度,老师想“大跃进”只能是良好的愿望。否则,老往100%奔,就犯了主观唯心主义。 说到追求100%,就想到教研室这两年在设想的:完美呈现《晶体的熔化》实验。是不是以为能做到熔化温度不变就反映了科学的胜利?科学实验什么时候要求100%成功啦?这是经过科学训练的人说的话吗?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失败,还是因为我们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那么,《欧姆定律》的重点是什么?《欧姆定律》不适合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含义才是正道,了解它的发现过程才是最大的思想收获。因此,教者要多在《控制变量法》上下工夫。 《控制变量法》,这水其实很深,我都不敢轻松地展开来谈。有些问题,像“50℃的水加50℃的水等于100℃”,别说是十来岁的小孩,就算是成年人也会头晕。有些中国学生永远都不会搞明白什么是“电压”、“电流”、“电功率”,他们能说出“伏数多少”、“安数多少”、“瓦数多少”就不错了。 我认为西方人发展出《控制变量法》,和他们的思维传统有关、和他们的哲学有关。 西方人的厨房经常会备有台秤、量杯、计时器、温度计,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刀具和加工工具,物理测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喜欢加法哲学,喜欢争辩(在学术上,他们绝对不喜欢和谐!),喜欢分析。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中期)是目前所知的头一个使用哲学一词的人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学的角度,即数量上的矛盾关系列举出有限与无限、一与多、奇数与偶数、正方与长方、善与恶、明与暗、直与曲、左与右、阳与阴、动与静等十对对立的范畴,其中有限与无限、一与多的对立是最基本的对立,并称世界上一切事物均还原为这十对对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由4种原因所致:

文档评论(0)

7ky170ms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