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doc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三) 语 文(A卷) 2012.5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人处世要有主见,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 , 。 , ; 。我的教训之一便是:当你要做某个抉 ①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或对某些方面处于无知时,便很难有自己的主见 ②然而如果他人之见只是不负责任的乱参谋、瞎建议,或是糊涂之见,其效果就会相反 ③但真能做到事事均有自己的主见,却非易事 ④古今听从他人之见成其大事者不乏其人 ⑤并且很容易被他人之见左右 ⑥如果他人之见高明,可以为你开启心智,让你行之受益 A.③①⑤⑥④② B.②⑤①④④⑥ C.③④⑥①②⑤ D.②①⑤④⑥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5-7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笔者认为,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何谓“极高明而?“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综罗百代”是说 儒学要想在当今社会、当今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 (节选自邵汉明《儒学的未来》) 5.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了儒学,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B.儒学自创立始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讲求“内圣 D.儒学可彻底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问题。 6.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思想文化,见解深刻。 C.“学而优则仕”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终归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洁身自好历来是道家的明智选择,而儒家总是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作为自身的使命。 7.根据原文 A.儒学既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必将会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B.“道中庸”体现的是儒学原本就具有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儒学只要坚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地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学家在努力强化儒学高明一面的同时又削弱乃至舍弃儒学中庸的一面,被弄得“玄而又玄”儒学必将远离大众。 D.儒学的学理探究是懦学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要不断深入学理探究,儒学就能避免走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节选自清代周容《芋老人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影:体形B.邀见,讲钧礼 钧:平等C.以污贿不饬罢 饬:掩饰D.老人能于倾盖不意 意:料想 9.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文中“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一组是 ②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 ④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 ⑥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⑥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相国前后吃芋滋味不同生发开来,以“乃妇、乃友、乃学”等与“老人芋”作对比,得出“时、位移人”的结论,发人深省。B.本文作者虽采用了传记的笔法,但重点并不是在传写传主的行事,而重在即事寓论,故大量篇幅叙写传主就相国食芋一事引发的议论。C.本文以芋为喻,揭露世相,论述“时、位移人”逐层深入地剖析了各种丧节之徒的丑态。D.文中的“芋”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联系了老人与相国,又是烛见今昔世态的象征物,使全文显得形象而生动,具体而深刻。 (共120分) (23分) 11.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文档评论(0)

imby0eybk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