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4 眼睛与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准备:
近视镜、老花镜
知识链接:
凸透镜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原理。
自习
一、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 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 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 (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二、自习评估
1.正常人眼的远点在 ,近点在 。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约为 。
2.保护眼睛要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常为 眼,应佩戴 矫正;老年人常为 ,应佩戴 矫正。
3.物体通过眼睛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
A.正立、缩小、实像 B.正立、缩小、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 D.倒立、缩小、虚像
4.在如图1所示, 图(填“甲”或“乙”) 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填“凸”或“凹”) .
5.6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
自疑
我想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自探
合作探究一:眼睛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3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像有何特点?
4.认真观察图4,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利用多媒体系统投影动画:
??
? 结论:
合作探究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阅读课本第100-101页,回答下列问题:
1.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2.成因及矫正
(1)认真观察图5.4-3,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
结论: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 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 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认真观察图5.4-4,观察远视眼的眼睛
结论: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来自近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 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汇聚,在眼睛前方放 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合作探究三:眼镜的度数
学习《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近点,和其他同学的近点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2.+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3.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
自测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