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2.doc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二 (选修一 综合评估测试)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延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治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卒,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两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管仲曾对齐桓公说:“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告,其罪五。” ——贾文言《管仲与梭伦军制改革异同论》 材料二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材料三 梭伦在改革的时候,保留了原先已经存在的地域性单位“诺克拉里”,它既是一个地方的行政单位,也是一个军制单位。他将公民按照土地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五百斗级、骑士级、牛耕级和日佣级,根据等级而享有不同的军制义务,前两个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四个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公民通过划分等级,享有不同的军制义务和政治权利。 ——贾文言《管仲与梭伦军制改革异同论》 (1)依据材料比较管仲改革与梭伦改革在内容上的异同。(8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和梭伦改革的影响。(7分) 【答案】 (1)同:管仲和梭伦都建立了“兵民合一”(或“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4分) 异:管仲改革“士”是当兵的主力,工商之人没有当兵的义务,服兵役与参政的权利是一体的;(2分)梭伦改革中,雅典的所有公民都有当兵的义务,服兵役和参政权利的一致性只见于公民集体内部。(2分) (2)管仲改革强化了对军队的统帅权,加强了齐国的实力,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基础。(3分)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军事力量和实力,(2分)打击了氏族贵族,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分) 2.(15分)(2012·浙江台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已检讨文字,略见伦绪。然今欲理财,则须使能。天下但见朝廷以使能为先,而不以任贤为急;但见朝廷以理财为务,而于礼义教化之际,未有所及。恐风俗坏,不胜其弊。陛下当深念国体,有先后缓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十六 材料二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0 材料三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有感王安石变法》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王安石认为变法的着重点有什么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的措施有哪些。(4分)试从阶级局限性角度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不合实际”。(7分) 【答案】 (1)从以任贤和礼义教化为急,到以理财为急。(4分) (2)市易法;均输法。(4分)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7分) 3.(15分)(2012·丹东)【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分析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6分) 【答案】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mby0eybk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