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灌溉发展与作用
高占义
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
北京100044,366信箱,中国
一、简介
在中国农业一直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位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繁。在历史上,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灌溉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有着悠久的灌溉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著名的都江堰工程建于2250年以前,至今仍灌溉着500多万亩的水稻。中国另一条古老的渠道-灵渠建于秦朝(公元前219年),它不仅用于灌溉,还将中原的文化传播到南方,并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灌溉事业始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在不同时期,灌溉发展的重点不同。灌溉工程不仅仅用于灌溉,也用于传播文化。灌溉具有多重作用,如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向农村提供饮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脱贫、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改善环境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国的灌溉发展面临着挑战。尽管灌溉用水在总供水量中的比重在减少,但灌溉仍是中国的第一用水大户。由于中国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所以灌溉的节水潜力很大。为了保证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九五”期间中国在300个县开展了节水措施的示范与推广,推广的节水措施包括现代灌水技术、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近年来,中国还在208个大型灌区开展了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国在节水灌溉、增加作物产量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灌溉已为并将继续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灌溉在中国的发展和作用。
二、灌溉的必要性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的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如图1所示,中国的年均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的1600毫米递减到西北的不足200毫米。且,如图2表示,有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6~9月,如图3表示,中国的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匹配,南方的土地资源只占全国土地资源的38%,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北方的土地资源占全国的62%,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20%。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所以灌溉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如图1所示,根据作为对灌溉的需求,中国的灌溉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即常年灌溉区、补充灌水区和水稻灌水区。
图1 降雨的空间分布及灌溉区域
图2 降雨的时间分布示意图
图3 中国的水土资源分布状况示意图
常年灌溉区
常年灌水区包括中国的北部、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该区域内年均降雨量小于400毫米,年降雨量及其季节分布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在此区域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补充灌溉区
补充灌水区包括中国的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本区域的年降雨量在400~1000毫米之间。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内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年际变化很大。本区域内还应采取除涝措施,所以灌溉和排水是本区域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所必须的设施。
水稻灌溉区
水稻灌溉区包括中国的南部、东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本区域内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该区是水稻的主产区。尽管年降雨量很高,但仍需对水稻进行灌溉。湿润季节不需对旱作物进行灌溉,但在干旱季节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在本区域采取除涝措施比补充灌溉区显得更为必要,排水是实现作物稳产的基本条件。
三. 灌溉发展综述
1949年中国的灌溉面积只有1590万公顷。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灌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图4所示,从1949年起,中国的灌溉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80年为灌溉发展的第一阶段。本阶段的重点是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大中型灌区和打机井。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1593万公顷增加到1980年的4889万公顷,年增长率为106万公顷。
1981~1990年为灌溉发展的第二阶段。本阶段在农村地区开展了机构改革,包括改革农业结构和投入机制,国家减少了对灌溉工程开发和维护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同时,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灌溉水被用来满足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的需要。所以灌溉面积从1980年的4889万公顷减到1990年的4839万公顷,年递减率为5万公顷。
图4 1949年以来中国灌溉面积的发展状况
1991年至今为灌溉发展的第三阶段。本阶段的重点是发展节水灌溉,改善灌溉管理水平,改革管理机构以及对大型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本阶段国家加大了对灌水部门的投入,所以灌溉面积从1990年的4839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5553万公顷,年增长率为69万公顷。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85136座水库,蓄水总库容5280亿立方米。有5686个万亩(667公顷)以上的灌区,其中有277个灌溉面积超过20,000公顷的大型灌区。中国大型灌区的分布如图5所示。共修建机井455万眼。2000年,中国总用水量为5498亿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