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制剂的综.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缓释制剂的综

靶向给药系统简介 摘要:靶向给药系统也称靶向制剂,这类制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 靶组织、靶细胞内。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因此靶 向给药系统( TDDS)已经成为现代药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 靶向 脂质体 微囊 纳米粒 逆向蒸发法 1 某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靶向给药系统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是指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一种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将药物选择性的传输并释放于靶组织、靶器官或者靶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增大,降低其他非靶部位浓度以减少毒副作用的特性【1】。靶向制剂最初只指向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宽,从给药途径,靶向专一性及特效型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靶向制剂发展成为一切具有靶向性的制剂【2】 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以下三个参数来衡量: 相对摄取率 (re) re=(auci)p/(auci)s 式中,auci-由 HYPERLINK /view/63062.htm 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标p和s分别表示药物制剂及药物溶液。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re愈大靶向效果愈好;等于或小于1表示无靶向性。 靶向效率 (te) te=(auc)靶/(auc)非靶 式中,te-表示药物制剂或药物溶液对靶器官的选择性。te值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对靶器官比某非靶器官有选择性;te值愈大,选择性愈强;药物制剂的te值与药物溶液的te值相比,说明药物制剂靶向性增强的倍数。 峰浓度比 (ce) ce=(cmax)p/(cmax)s 式中,cmax为 HYPERLINK /view/1212554.htm 峰浓度,每个组织或器官中的ce值表明药物制剂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ce值愈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1.1 靶向给药系统分类 靶向给药系统与其他的制剂类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靶向性。该系统的靶向机制可以分为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免疫靶向及双重、多重靶向。根据这些靶向理论可以设计出基于不同机制的靶向给药系统。 1.1.1、生物物理学靶向给药系统 生物物理靶向是根据机体的组织生理学特性对不同大小微粒的滞留性不同,选择性地聚集于肝、脾、肺、淋巴部位释放药物而发挥疗效 1.1.2、生物化学靶向给药系统 生物化学靶向是根据药物微粒或者药物载体微粒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质和表面吸附大分子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器官以实现靶向性而设计。根据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大分子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器官,以实现主动靶向给药。 1.1.3、生物免疫靶向给药系统 生物免疫靶向是利用生物的受体、免疫机能而设计的靶向给药系统。该系统利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或者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实现向细胞的靶向运输 1.1.4、多重靶向给药系统 多重靶向指的是利用以上介绍的靶向理论设计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靶向机制的靶向给药系统。该靶向给药系统往往具有更加专一的靶向性。 1.2 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源动力 靶向给药系统按靶向源动力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前体靶向制剂等。这些制剂的源动力各不同。 1.2.1被动靶向的源动力及作用机制 被动靶向即自然靶向,它的靶向源动力来自于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在被动靶向系统中,药物以微粒(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肺等器官 1.2.2 主动靶向的源动力及作用机制 主动靶向是指药物载体表面经修饰后,药物微粒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或其连接有特殊的配体,使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主动靶向的源动力在于微粒表面的特殊性质,使其能够逃避单核吞噬系统的作用,而被靶组织、靶器官或者靶细胞识别。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周密的生物识别设计,如抗体识别、受体识别、免疫识别等将药物导向特异的识别靶。所以有人形象地将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称为“药物导弹”【3】 1.2.3前体靶向的源动力及作用机制 前体靶向即活性药物衍生成的药理惰性物质的前体药物,前体药物能在体内的靶器官或靶组织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药理惰性物质再生为活性的母体药物而仅在靶器官或靶组织发挥正常的药理作用,在非靶组织则不能。前体靶向的源动力在于不同器官或组织的特异的化学反应或酶反应的选择作用【4】 1.3 典型的靶向给药系统 1.3.1脂质体 脂质体是磷脂质分子在水溶液中排列成封闭式多双分层小球状新型药物载体,也称类脂小球或人工细胞。其具有制备简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