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论度的形成与转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论文:论度的形成与转变

论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理论 及其对现代德育策略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分析态度的形成与转化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理论对现代德育的启示:认为现代学校德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加强德育策略的研究,而隐蔽教育意图,则是现代德育策略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态度 形成 转变 德育策略 启示 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过程,是由情感、认知、意志三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心理结构。人们在与他人、群体发生交往、联系时,总是受到自己态度的影响。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需要或品质的实践活动。因此,德育工作无疑要受到教育和被教育者,甚至是周边人的态度的影响,必须研究人的态度问题。 1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形成与个体社会化的程序是同步的。一个婴儿从娘胎中分娩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生物体,自然人,需要得到成人照料,参与社会,进行交往,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种种态度。就象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样,态度的形成(态度的转变即是一种新的态度的形成)也贯穿着人的一生。 个体的态度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1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 态度总是有一定对象,人物、群体或事件,也可以是代表具体事物本质的一些抽象概念,还可以是制度等。态度的对象对个体的意义——即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是态度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事物对人的意义、满足程度,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因此,可以说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人们对于某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价值的大小。价值不同,态度也不同。价值观不同,态度也不同。 1.2所属群体的制约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隶属于某个群体,成为群体的一员。任何群体都有一定的规范、纪律,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个人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很可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喜欢,反之,不符合群体规范行为的人,将感受到群体一致性压力,遭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斥。因此,个人为了免受群体其他成员的非议和孤立,往往作出从众行为,“随大流”而形成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 1.3信息和知识的影响 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完善的学校教育甚至从婴儿开始,到个体生命的终结,一直实施它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不断地教给他(她)符合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的知识、观念、规范、行为方式。学校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是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信息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也对人们的态度予以重要影响。互联网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1.4受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 个人家庭出身、自身经历、生活环境等个体文化背景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态度。如前所述,态度本身也是一种反映。家庭、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是刺激个体的重要因素,必然综合反映到个体的态度中。可以说,态度是个体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2态度的转变 态度的转变与态度的形成是有区别的。形成是指没有态度而逐渐生成了某种态度。转变是指已具有某种态度后而发生的改变。态度转变有一致性转变和不一致性转变。一致性转变是指向着符合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的转变,不一致性转变是与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相背离的转变。这里所讲的转变是指一致性转变。 2.1转变态度方法 2.1.1说服教育 通过交换意见、谈心的方式、改变某人的态度。它一般是个别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有威信的人、权威人士的说服更有效。 2.1.2大众宣传 通过参观访问,电视、电影、动员大会等形式,改变人们的偏见及一些不恰当的信念。大众宣传使众人在同一时期内接受同一信息,对改变人们的态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宣传必须先了解群众的需要、动机、爱好等主观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宣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将效果甚微,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强化了原来的态度。 2.1.3积极参加活动 引导人们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改变其原来的态度。实践活动给人以亲身感受,具有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2.1.4群体规定 如前所述,人皆有从众心理。群体产生的公约、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因为,如果他不遵守,将会受到群体的排斥,产生偏离的恐惧。 2.2态度转变的主客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说,主要指宣传者的威信——专业性与可靠性。宣传者有无威信,这对被宣传者态度的转变与否有很大关系。C·哈夫兰特的研究表明,宣传者本身威信高则其宣传效果好;宣传者威信不高,则其宣传效果差。 从主观条件来说,主要指态度转变者的心理水平。有的人容易转变,有的人则不易转变,这与他本人的个性特点有关:自尊心强的人不容易转变,自尊心弱的人易被说服,发生转变;权威主义倾向强的人容易被人说服转变,批判思维能力强的人不易被人说服;智力水平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