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共80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苏武传(共80张PPT)分析

苏武传 班固《汉书》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左丘明)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 纪传体:采用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同类对比)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两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个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是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一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  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是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蔵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苏武形象总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忍不拔。苏武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正因为如此,苏武才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代名词。 课后题三 参考答案 1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材料中得到一个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2《苏武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