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咽旁间隙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病例-培训课件.ppt

咽旁间隙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病例-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腮腺其他良性肿瘤 基底细胞腺瘤 临床上女性较多见,好发年龄50-60岁。 单发,腮腺浅叶好发,结节一般3cm,易出现囊变。 MR上多表现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延迟期病变持续强化。 女性,55岁,右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3.鼻咽癌并咽后淋巴结转移 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30-60岁多见。 鼻咽癌常发生于咽侧壁,好发于咽顶壁及咽隐窝区,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可达70%,咽旁间隙淋巴结转移率高,可达80%。 重点观察咽侧壁结构。 4.淋巴瘤 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多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 原发于咽旁间隙者少见,常起源于咽淋巴环,多累及2个以上解剖部位。 咽旁孤立性肿块,质地均匀,中等-明显均匀强化。 5.孤立性纤维瘤 少见的间叶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好发于30-60岁,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头颈部相对少见,发生在咽旁间隙者罕见。 CT稍低密度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楚,少有出血、坏死囊变。MRI呈稍长T1信号,T2WI信号不均,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增强后渐进性明显强化。 6.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少见的原发性良性软骨类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1%。 多发生于长管骨仅干骺端,好发年龄10-30岁,发病慢,病程长,发生于短管骨及颅面骨者少见,发生于咽旁间隙者仅见个案报道。 女,21岁,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病例1颈动脉鞘间隙神经鞘瘤,病例2咽旁脓肿,病例3鳃裂囊肿,病例4鼻咽癌,病例5扁桃体炎并咽旁积脓,病例6淋巴瘤 咽旁间隙内邻鼻、口咽侧壁,其内侧的主要结构有咽肌环、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隐窝和扁桃体等;外邻翼内外肌、下颌骨、腮腺、二腹肌后腹等;后邻颈锥横突、头长肌和头前直肌(头长肌位于头前直肌之内侧);前邻翼内肌和翼内板;上起自颅底;下止于颌下腺和舌骨。 * (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和茎突下颌韧带) *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仅占头颈部肿瘤0.5%,病理种类多样化,主要来源于通过其间的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偶尔也有来自异位的腺体、上皮和脑膜等组织。部分来自其邻近各壁如腮腺深叶(腮腺间隙)、咽侧壁深层(咽粘膜间隙)和肌肉(咀嚼肌间隙)的肿瘤可完全向咽旁间隙扩展,与原发咽旁间隙肿瘤难以区分。 * 各种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相似。 * 多数源自腮腺深叶,少数来自咽旁间隙内的异位小唾腺组织或鼻口咽部腺瘤的侵犯 * 2013/09/10,MR0189496,(右侧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周边找到淋巴结1枚,呈反应性增生。 ① ② ③ ④ ⑤ ? 咽旁间隙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高 博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咽旁间隙: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咽旁间隙:内侧毗邻咽后间隙并与之相通,前外与翼腭窝和颞下窝交通,向下与颌下间隙相通。 咽旁间隙的内侧壁为颊咽筋膜,此筋膜上自颅底,包绕咽颅底筋膜和咽缩肌外侧;外侧壁为翼内外肌、腮腺和二腹肌后腹的筋膜;前界自上而下依次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翼内肌、腭舌肌及腭咽肌筋膜;后壁为覆盖颈椎和椎前肌的椎前筋膜;顶部为岩锥和蝶骨大翼部分;底部为二腹肌后腹和舌骨大角连接处及颌下腺的包膜。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茎突及其附着结构为界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包括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织等。 茎突后间隙(颈动脉鞘间隙)包含颈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第IX-XII脑神经、颈交感链、颈深淋巴结及脂肪等重要组织结构。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咽旁间隙肿瘤 头颈部肿瘤0.5%,良性居多( 80% ) 多形性腺瘤 神经源性肿瘤 其它良性腺瘤、脂肪瘤、鳃裂囊肿、纤维瘤、平滑肌瘤、淋巴管瘤、脑膜瘤、畸胎瘤和表皮囊肿等 恶性:淋巴瘤、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等。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变部位隐匿,早期常无症状。 多数病人在肿瘤较大(直径达3cm以上)、出现邻近器官或神经症状后才就诊。临床常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不畅、耳鸣耳闷或颈部肿块等,肿瘤大者可引起打鼾、呼吸困难、说话不清和张口困难等表现,亦可压迫或侵犯后组颅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呛咳、声带麻痹、伸舌偏移和HORNER综合症等症状(以恶性肿瘤者较多见),原发于腮腺的恶性肿瘤易引起面瘫。 多形性腺瘤是咽旁间隙最常见的肿瘤。多形性腺瘤病理上由多种组织构成,且常含有粘液成份,伴大小不等的囊性灶。 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包膜完整,肿块较大时常合并伴大小不等的囊性灶,约10%可以恶变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