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子沟大桥关键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子沟大桥关键技术

PAGE PAGE 1李子沟特大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黄 健(中铁第十八工程局 300222 ) 摘 要:主要介绍了我国首座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李子沟特大桥在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关键词:深基 超大群桩 宝瓶型空心高墩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结构设计 施工1.概况李子沟特大桥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横跨李子沟大峡谷,是内昆线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全长1031.86m,结构形式为7×32m+(72+3×128+72)m。桥址处地质复杂,覆盖层厚5-30m断层角砾及块石土,基岩主要为碳质页岩和泥灰岩。由于受多期构造影响,岩层节理发育杂乱,联结松散,特别是11#-12#墩间边坡高约80m,极不稳定。该地区气候恶劣,极端风速33m/s,最低气温-15.3℃,年降雨量962.3mm,降雪50mm。全桥混凝土圬工10.2万立方米,工期仅为20个月。2.设计2.1设计标准中-活载Ⅰ级单线铁路桥梁[1]。2.2主桥该桥由于受地形、地质等条件制约,跨越峡谷中心的主桥必须采用大跨,在做桥跨、桥型方案时,主跨有168米和128米方案,兼顾经济及结构受力合理,主桥采用了一联五孔(72+3×128+72)m刚构-连续组合梁。考虑到刚构联长较大,为减少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全桥张拉时,较低墩(8#墩高为70m)及梁体的内力,在较低的8#墩顶设2个TPZ32500-ZX-150盆式橡胶活动支座,在梁两端7#、12#各设TPZ4000-ZX-150盆式橡胶支座2个。箱梁在9#、10#、11#墩分别与主墩正交连接,墩顶不设实体段,使主桥各部受力得到极大改善,如图一所示。引桥全部采用32m预应力砼简支梁。2.3基础 针对桥址处覆盖层厚,持力层以碳质页岩为主,较破碎,承载力较低,基础形式先后比较了挖井基础、连续墙基础和群桩基础。桩基础能满足受力需要,投资也合理,且能便于机械化作业,工期易保证,故全桥均采用桩基础。主桥8#、9#墩为45根Ф1.5m,长39m钻孔桩基础。10#、11#墩为50根Ф1.5m,长40m钻孔桩。7#、12#墩为16根Ф1.5m,长28m钻孔桩。10#、11#墩承台厚达5m,纵向尺寸长18.1m,横向尺寸宽37.6m。2.4宝瓶型主桥高墩 主桥6个桥墩(7#~12#)高度分别为60.92m、72m、96m、107m、103m、50.94m。为减小风振与风力对主桥的影响,兼顾美观,并满足全桥结构横向刚度和主桥上下部结构的传力要求,主桥墩采用横向圆弧端形变坡结构,弧型矢高0.5m。梁底以下70m墩身,外坡为20:1,70m以下为5:1,墩内坡均采用60:1。墩身纵向:为减小主桥结构的纵向抗推刚度,在满足墩身截面强度、纵向位移及整体、局部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墩身的纵向尺寸尽量减小,也考虑简化施工计,采用1:0直坡从墩顶到墩底,墩厚均为8m。墩身砼为C30,如图二。2.5刚构—连续组合梁梁体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板宽 8.1m,箱宽6.1m,顶板除梁端局部加厚外均为50cm,底板厚40~90cm,腹板厚度为40~70cm。主跨墩顶梁高8.8m,跨中及边跨梁端处梁高4.4m,梁体下缘除中跨部34m和边跨端部各25.7m为直线段外,其余均为圆曲线,梁体砼为C50,梁体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TYM型锚具。如图三。2.6结构检算2.6.1计算方法 ⑴ 基础:为了对组合梁体系进行全桥的整体分析,得到上下部结构相互作用的真实结果,将群桩基础换算为下端固定、上端与墩底相连的等刚度直杆。 ⑵ 刚构—连续组合体系在各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内力、截面应力和变位:结构系统按平面杆系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共划分209个节点,208个单元,其中梁单元158个。2.6.2计算结果⑴ 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运营阶段箱梁顶底板最大压应力为13.80Mpa,最小压应力为0.35Mpa,均不出现拉应力。施工阶段最大压应力为11.48Mpa,最大拉应力为0.74Mpa,梁体跨中活载位移为55.3mm,主墩墩顶纵向位移为15.7mm,均小于规范要求。⑵ 横向刚度:横向自振周期(第Ⅰ振型)T=1.57s,墩顶最大位移为54mm,满足部技术鉴定要求。⑶ 按照“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对该桥进行车桥藕合动力特性分析,结论如下: ①、列车最大脱轨系数Q/P=0.53,远小于容许值1.0;②、最大轮重减载率Δp/p=0.51,小于容许限度0.60;③、列车心盘最大横向、竖向加速度为0.260g和0.168g,亦在合格范围内;④、机车、客车最大横向斯佩林(sperling)舒适度指标wzl=3.40,接近合格标准3.45;货车wzl=4.22,小于合格标准4.25;⑤、机车、客车最大竖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