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者与最多的中国译者
读者最多的中国译者 郑永慧 生平 译作概览 郑永慧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他的第一本书是将巴尔扎克的《苏城舞会》、《猫打球商店》和《钱袋》三部中、短篇小说全集出版。此后,他翻译了一批巴西、俄罗斯、捷克等国家的法语文学作品。他一生翻译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左拉、纪德、乔治桑、莫泊桑以及萨特、罗伯·葛里耶、巴西亚马多、加拿大伊夫·泰里奥等人的作品,共有40余部,600多万字。 获奖 1987年应邀赴法,并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翻译奖; 曾获鲁迅文学奖1995-1996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荣誉奖, 2000年1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举行北京地区翻译界老前辈业绩回顾与赞赏会,被推举为翻译界六长老之一,大会赞誉“永慧先生大概是中国翻译家中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了,他的译著等身,劳绩惊人。” (著名学者柳鸣九先生曾说:“在中国的翻译家之中,永慧先生大概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了。如果编辑出版《郑永慧译文集》,其规模也很可能与十五卷的《傅雷译文集》旗鼓相当。” ) 2000年11月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咨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郑永慧先生于2012年9月9日清晨逝世,享年94岁。 儿子郑若麟是著名旅法记者。来源:百度百科 翻译之路 《安娜·卡列尼娜》 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走上了翻译之路的。当年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学法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法文版《安娜·卡列尼娜》,一口气读完,心中激动得翻江倒海,非要找人一吐为快。可是当时,因为没有中文版,读过托尔斯泰这部名著的人凤毛麟角,哪里找去?他恨不得立即找人,哪怕用口译把安娜的故事说出来,与人共享……但直到他过了而立之年,才真正下决心拿起翻译这支笔。因为他深知,翻译是一项真正的“苦差使”,既不可能以译发财,更不可能以译升官。但出于对法国文学刻骨铭心的爱,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服苦役一般的人生之路。 不仅仅译者形同苦役,连带妻子也要“陪绑”。 五、六十年代他往往每天要译至深夜,妻子邓慧群总是在旁服侍,还做宵夜慰劳。父亲为感激妻子,特取妻子名字中的“慧”字,组成译名“郑永慧”。后来,“郑永慧”的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郑永泰。 走上翻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五十年代初,初涉翻译,将巴尔扎克三部短篇小说《钱袋》《猫球商店》和《苏城舞会》译成中文,寄给平明出版社。当时平明出版社以出版傅雷所译巴尔扎克作品而颇有影响。很快,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李采臣便有了回音。李采臣肯定了郑的译文,但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为难:平明已经出版傅译的许多巴尔扎克作品。尽管这三个短篇傅雷均没有译过,但傅雷似乎并不乐意看到他人在平明出版社翻译出版巴尔扎克的作品。在当时,一个译本一出,就不大会再出版新的译本了……好在李采臣热心地将他的这三篇译作介绍给了另一家出版社——国际文化服务社总编韩侍桁。韩对郑的译文也大为欣赏,很快以《钱袋》为名结集出版。这是郑初涉翻译界的一个小小波折。而李采臣也就因此结识了郑,又约他翻译巴西作家亚马多的几部长篇小说《饥饿的道路》《黄金果的土地》等,并都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从此走上了翻译之路。 译著 《舒昂党人》、《中短篇小说选》、《驴皮记》、《古物陈列室》、《被遗弃的女人》(以上均[法]巴尔扎克著)、《九三年》、《笑面人》([法]雨果著),《娜娜》([法]左拉著)、《蒙梭罗夫人》、《我们的爱情》([法]大仲马著)、《梵蒂冈的地窖》([法]纪德著)、《梅里美小说选》([法]梅里美著)、《魔鬼池塘》([法]乔治桑著)等40余部。 在郑永慧的大量译作中,最具影响力的译本包括雨果的《九三年》,这部作品也是郑永慧自己最心仪的小说。郑若麟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本小说翻译前后的事情。“我父亲回忆,当时之所以决定翻译这本书,自然是受到雨果这股强劲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冲击。 1930年代,郑永慧与潘姓女同学就《九三年》这部作品起了争执,其实就是关于人道主义与革命关系的争执。直到大学毕业,依然是谁也无法说服谁。到了1950年代,两位老同学重逢,依然各执己见。于是,郑永慧决定把《九三年》翻译成中文,让更多的中国读者去思考这个命题。郑永慧仅用了半年就把《九三年》翻译成中文,并于1957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小说首版即印了15000册。1958年3月第二次印刷,印数为5000册。也就是说1950年代共印行了2万册 翻译思想 对傅雷——崇拜到批判 他人论其风格 本人翻译论文 谈及当时的翻译工作时,郑永慧说,因为自己是业余翻译,时间很紧,不可能先译成草稿,修改后再抄一遍作为定稿。他只能在稿纸上一次写成,即为定稿,文字难免粗糙。因此,他也“特别崇拜那些译笔流畅,读起来好像在读中国作品,毫无翻译痕迹的翻译家”。郑永慧称,傅雷就是这样的一个翻译家,其译文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读过的人无不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