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驼褐:驼毛做的外衣。阑干:横斜貌。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例: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江 南 煜 注:此词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请简要分析。 ?B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 ?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答题注意:“提问变体”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应该象“提问方式”中要求回答“为什么”才可。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下答题示例第②步骤;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 ?“喜”“惜”“悲”“痛”“怒”“哀”“愤”“怨”“叹”“笑”“喜”“愁”“乐”“冷”“凉”“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如“暗”“灰”“黑”“明”“亮”“红”等)去把握分析。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萤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人们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独”字是诗之关键,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请你做具体分析。 C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分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名句的语言特色。 D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炼字炼词”: “诗眼” 常见“炼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语(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古诗“炼”字规律:五言炼2、3、52、5、7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题:诗中第四句的“落”字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 ? ?E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71ah65wn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