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发展简史-培训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学发展简史;总论;萌芽阶段-战国至隋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张仲景(150~154------215~219) 曹操(155-220) 刘备(161-223) 华佗(?-208)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伤寒卒病论集》(汉·张仲景) 《针灸甲乙经序》(晋·皇甫谧) 《史通·人物志》(唐·刘知己) 《伤寒论序》(宋·林亿等) 《医说》(宋·张杲);;;;;;;;;隋唐时期;;;宋、金、元—成长阶段;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等。 外感六淫,热证居多。 “六气皆从火化” 刘氏强调“六气化火”、“五志化火”,认为外感病、内伤病都以火热为主,在治疗上主张寒凉清热,因此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 用表里双解的方法治疗热病,发表用麻黄,清里攻下用石膏、大黄、芒硝,以辛温药与寒凉药配合使用,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伤寒宗仲景,热病用河间”;元末明初,王履,字安道。《医经溯洄集》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伤寒即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故非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喧热之时,火郁自内而达于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 指出了伤寒与温病病因、病机、治法的不同。伤寒是寒邪在表,闭塞腠理,治疗必须用辛温发散;温病是热邪从体内向体表而来,郁滞在腠理,治疗必须用寒凉清解。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自序》中说:“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明、清时期—形成与发展阶段;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代大约是公元1582-1652年。《温疫论》(公元1642年)--世界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 他一生中经历过多次温疫的流行。 《温疫论·序》中说“崇祯辛巳年”(公元1641午)发生了一场大的温疫,波及到“山东、浙省、南北两直”。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异气”“疠气”“戾气” 戾气侵犯人体的途径不是《伤寒论》所说的由皮毛而人,而是从口、鼻进人人体。;;《瘟疫论》的局限性;;;;;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南昌新建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简称《尚论篇》)公元1648年;《医门法律》,公元1658年。 涉及温病学的问题 《尚论篇·卷首·详论温疫以破大惑》中,他提出了温疫病的邪气入侵途径及所犯部位,他说:“然从鼻、从口所人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此三焦定位之邪也。”明确地指出了邪气从口、鼻先进入中焦,然后再弥漫到上焦、下焦。;“伤寒邪中外廓,故一表即散;疫邪行在中道,故表之不散。伤寒邪入胃府,则腹满便坚,故可攻下;疫邪在三焦,散漫不收,下之复合。” “未病前,先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人,此为上也。邪既入,急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 吴鞠通--银翘散:“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银翘散里用银花、薄荷、芥穗等芳香药,就是“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的具体体现。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耳”。 ;《医门法律》 秋燥论 刘完素扩展了病机十九条,提出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喻嘉言作清燥救肺汤。 “秋燥论”与清燥救肺汤,为后世对秋燥病的认识与治疗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广瘟疫论》对《温疫论》的发挥 戴天章,字麟郊,号北山,江苏上元(就是江宁县)人,生卒年代大约为公元1644-1722年。 《广瘟疫论》成于1675年,刊于1778年。 《瘟疫明辨》 辨证方面: “意在辨瘟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证之始,开卷先列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五条。” 治疗:汗、下、清、和、补五法。 局限:恽铁樵“此书浅而狭隘,读之既久,恒偏于用凉,转以凉药误事。”;《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温病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意义;贡献;《薛生白湿热病篇》 湿热病辨证论治的代表性文献;《温病条辨》 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晋、唐以来诸名家,其识见学问功夫,未易窥测,瑭岂敢轻率毁谤乎!奈温病一证,诸贤悉未能透过此关,多所弥缝补就,皆未得其本真,心虽疑虑,未敢直断明确,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蓝本,其心以为推戴仲景,不知反晦仲景之法。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吴又可力为卸却伤寒,单论温病,惜其立论不精,立法不纯,又不可从。惟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天士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故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为是编之作。诸贤如木工钻眼,以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作圆满会耳。”;;《温病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