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pdf.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pdf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pdf 篇一:地方行政制度史 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冬季学期考试 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课程编号: 论文题目: 监察区、军事区与地方行政的关系 姓名:高梦琳 论文评语: 成 绩: 评阅日期: 学 号:任课教师: 监察区、军事区与地方行政的关系 ——唐代道制 摘要:道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并使用。唐代道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道在军事区域、监察区域、行政区域中都曾被使用。唐代道制最初是军事上的道、监察区划的道和行政区划的道,经过多次改革后监察制逐渐向行政制演变,军事制逐渐与行政制合一,到中后期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唐代的地方行政层级结构也因此由二级制转变为三级制。 关键词:唐代道制 监察区 军事区 地方行政 道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并使用。秦汉时道已作为行政概念使用,秦代设道以管理少数民族,道即管理少数民族的县,汉承秦制,继续使用道的建制, 据《文献通考》记载:“汉乘秦制??有蛮夷曰道。”至东汉时期,道的行政概念仍在沿用,与县同级,长官的设置,名称、官秩、职权、佐属官吏的设置与县的设置基本一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并立,动乱频繁,社会混乱,经济实力削弱,各少数民族纷纷摆脱汉代的统治。因此,道的名称少见于史书。到了北魏时期,道应用于军事进攻时的地理区划和巡查事务。隋唐沿用了北魏的制度,并且道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唐代,道在军事区域、监察区域、行政区域中都曾被使用。唐代道制最初是军事上的道、监察区划的道和行政区划的道,而后监察制逐渐向行政制演变,军事制逐渐与行政制合一,经过改革发展, 到中后期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唐代的地方行政层级结构也因此由二级制转变为三级制。 道在初唐即经历了改革变化。行台省制是军事意义上的道,是根据战争期间为了征服地区的军政管理需求而设置的,是一种战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制。行台省制沿袭自隋代,在唐代得到了利用和发展。唐高祖、唐太宗时代,军事活动不断,为了便于对占领地区的军事化管理而设置的行台,全称行台尚书省,名义上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关。唐初,设有陕东道行台、益州道行台、东南道行台、山东道行台、襄州道行台、河北道行台等六个行台,主要设在陕西东部、山东、四川、长江中下游等战略要地。唐代统治者从唐王朝建立伊始,就一直在调整地方行政体制,以达到加强其统治的目的。于是,在战时情况下,作为中央对地方的一 种特殊管理方式的行台省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但在战争基本结束后, 统治秩序建立, 唐廷很快就采取措施, 停止使用行台省制度的。武德、贞观之际, 太宗执政初年, 唐廷一面实施合并州县、调整都督府等整顿地方管理的措施, 一面对行台省建制进行了整顿改造,原有的六个行台省或停废, 或改为都畿府、大都督府, 先后退出了政治舞台。除此之外,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为了改变“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于是,“二月,命大加讲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贞观十道一经设置,便得以固定,沿用了百余年。贞观十道是依据自然条件划分,简省了武德年间过滥的州县,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具有重大的意义。贞观年间的贞观十道在整顿地方行政秩序的基础上同时具有监察的职能,便以中央对地方宫员的政绩进行监察,对灾民进行抚慰等一系类工作的开展。然而此时,由于贞观十道是因山川形便所设置的唐王朝并非按十道分遣巡察使或按察使,如贞观八年,派“萧璃等凡十三人分巡天下”,贞观十七年, “遣十七道巡察使”。武后光宅元年(684),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另置右肃政台左台专管在京机关及军旅纠察,右台专管京瓷内外及州县文武百官的纠察。御史台设有监察御史一职,监察御史之职,即“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分察尚书省六部,巡察地方州县。武后时,每岁春秋两季发使,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巡察州县,之后监察御史担任十道巡按,置判官二人佐之,若政务繁杂则别选支使巡查支郡,这些举措为唐前期十道变为监察区划奠定了基础。垂拱元年(685)陈子昂谏九道大使巡察天下。至此十道巡察便渐渐成为定制。 在行台省制停废后, 唐廷一度选择了都督府制, 意图以都督府为中间层级机构来实现中央对州郡的管理。都督全称都督某州诸军事, 由唐初总管府改名而来,总管府的设置与行台省制的设置大体相同,一般设在边疆或重要地区。最初的都督府由是总管府改名而来的,属行台省制的下属机构,至贞观以后,行台省制被废,于是都督府制逐渐取代了行台省制。唐初规定,管理十州以上唯大都督府,不满十州者称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设置都督府43个,“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