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与环保美学的沟通
环保美学及理念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比荀子早约四百年的齐国上卿(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管仲也是位环保专家,他在任时倡导环保治国,称此话见于《管子·地数》,说得比荀子更直接。 管仲在任时,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过环保“四禁”概念。据《管子杂篇·七臣七主》所记,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春天不要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焚烧大沼泽,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管仲这种环保观,不只提出了环保问题,还考虑到了民生。这种治国理念相当科学,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此不无关系。 舜帝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虞 周代虞下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环保”部门 中国古人的“环保治国”理念,即便在今天也不过时。那么,从史书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就诞生在中国。 古代管环保的部门,名称自然不叫“环保部”。据清黄本骥编纂的《历代职官表》记载,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的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 舜所设九部委中就有环保部——“虞”。虞的编制不小,第一任虞官名叫伯益。关于伯益就任,还有段故事。当时,舜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问谁能帮他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大家一致推荐了伯益。但伯益开始并不愿接受这个“环保部长”,希望把此职位让给朱、虎、熊、罴等人。舜也干脆,当即表示让他们与伯益一起来负责“环保部”,伯益这才当了舜的“环保部部长”,朱、虎、熊、罴4人任“环保部副部长”。 舜也因为重视环保而受到臣民拥护。舜在位时其国号称“有虞”,故史书称他为“有虞氏帝舜”。这个“虞”字到底怎么来的?或许与他所设的负责环保部“虞”有关。 《尚书·尧典》中也记录了舜任命伯益做“环保部长”的事。有学者认为,舜所设的“虞”,应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伯益是最早的“环保部长”。 伯益这位“环保部长”做得相当称职。从史书记载和传说来看,伯益是嬴姓始祖,治水专家大禹的得力助手,他发明了打水井,以使人类饮用水源免受污染;他还是动物保护权威,即《汉书·地理志》中所谓 “伯益知禽兽”。另传,《山海经》也是伯益写的。 舜设立“环保部”一事,虽然并未被现代考古发现所证实,但“虞”作为环保机构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却是不争的史实。 周与前面的夏、商两代一样,中央机构实行“大部制”,但周代 “环保部”编制更大,被进一步细化为山虞、川衡、林衡、泽虞等四个平行部门,统统归“地官司徒”领导。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国学者埃克霍姆称之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 秦汉时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国之后,又恢复了“虞官”。唐、宋、明、清诸时期,朝廷均设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属于最大中央部委工部的下属机构。 二、中国古代灯饰的环保美学 今天,节约能源成为人类的终极目标,而早在唐代,省油灯便开始为人类省下光明的成本。2010年7月,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西汉时长信宫灯,更是将中国人两千年的节能历史带到世人眼前。收藏一盏古灯,不仅留存了昔日的案头必备,更是一段人类追寻光明的历史。 两千年来,青灯黄卷,红袖添香,一盏小油灯已在氤氲中化为光明、希望和温暖。而当大洋彼岸的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后,“开时惟怕冷风侵”的灯,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有识之士却并未将其遗忘,它们以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人文情怀正在成为当下收藏界的新宠。 灯的出现,结束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传统,灯让文明慢慢起步。《全唐诗》中,写到灯的意象共有1563次,可见灯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看那“犹自残灯照落花”,再看那“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今人打趣,这中国古代的灯还能不能亮,否则就没了那份氤氲下的红袖添香。古人在灯具上花尽心思,由此产生了曼妙多姿的灯文化。作为见证和记载人类文明进程的灯具, 走上拍台,放进博物馆,岁月熄灭了它的灯光,却并未抹去它的风采。 纵观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具体措施,可谓广博 深刻,效果显著。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鲜明的追求国泰民安的 政治理想,为今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