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落花一同飘去无人知道的地方.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落花一同飘去无人知道的地方-评“中国济慈”朱湘 ?冬日的一个清晨,露水滴在江面上溅起一圈圈的涟漪,淡粉的寒梅在寒风中一片片旋转飘落,平静的湖面微微泛起闪闪的金光,纵身一跃,宛如沙漏中缓流的细粒,静静地沉入江底,一个诗人的死亡。      “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朱湘《葬我》),1933年12月5日,被美誉为国济慈”的杰出诗人朱湘在二十九岁盛年之际投江自没,且如其名作《葬我》所说,诗人的尸体与他的诗魂一起飘去了无人知道的地方,世界的尽头,理想的彼岸。      1904年,在这个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前夜的时期里,朱湘出身在一个清政府官员家庭。他的父亲虽是安徽太湖人,但却长年在湖南任道台(四品),久居湖南沅陵(今湖南省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朱湘即诞生于此,故取名“湘”。      朱湘虽然生活在这么一个官宦家庭里,自小衣食无忧,但他的童年却依旧是不幸的,也为他日后冷傲、孤僻的性格埋下了阴影。在朱湘3岁还在哇哇学步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染病去世,离他而去;在他11岁还未到束发之年的时候,他的父亲,也是家庭最大的支柱,也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此后,年纪小小就失去双亲的朱湘就随着他的哥哥嫂嫂们生活,可是天性敏感的他与兄嫂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诗人幼小的心灵此时已感到了沉沉的压抑,这种压抑感又把只有十几岁的他逼向更狭小,更孤僻的天地中。      所谓“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长于书香门第的朱湘,自幼就展露出非同一般的天赋。1917年,年仅13岁的朱湘即考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两年后,他又顺利考入清华中等科四年级,在15岁束发之年就成功跻身于中华一流学府水木清华。      长于书香门第,朱湘的古典诗赋底蕴自不待言;生于巨变年代,诗人的灵魂也顺着时代的风向飞向更远的地方。做为一个思想敏锐的青年学生,朱湘早在就读于南京工业学校期间,就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尤其对新诗青睐有加。步入水木清华之后,朱湘更是顺应了时代的浩浩洪流,加入了清华文学社,开始了新文学的创作与西洋文学的翻译。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那个多变的年代,在讲究自然人文环境的水木清华,年轻的朱湘就像乳虎啸谷,潜龙深渊那般,处处显示着自己的“龙性难驯”。做为新文学运动的后进,朱湘敢于公开嘲笑当时诗坛偶像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中的错别字,还大胆爆料徐志摩窃取新诗领袖桂冠的隐私。      朱湘非但对文坛前辈敢于辛辣嘲讽,对志同道合又诗词唱和的同学也敢于当面大骂,丝毫不念同窗之谊。朱湘(字子源)在清华期间,与饶孟侃(子理)、孙大雨(子潜)、杨世恩(子惠)三人并称“清华四子”,成为名扬水木清华的学生诗人。“清华四子”一起租房同住,平日里一同探讨文艺,诗词酬唱,颇有些文人雅集的味道。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圈子,也不同于金谷之好,亦不同于兰亭之趣,四人间在生活上相处并不融洽。一遇到什么问题,“龙性难驯”的朱湘就“遇事便发”,常常当面痛骂其余三人。直到多年之后,四子之一的孙大雨仍然对当年朱湘以老大哥的身份训斥他,耿耿于怀,不能放下。足见,当时朱湘对同窗好友骂的不轻;也从侧面反应出当时还只在弱冠之年的朱湘的确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一根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生性冷傲孤僻的朱湘是注定要与这一切清规戒律过不去的。1923年,就差半年即可公费留美的朱湘终因故意抵制学校斋务处的早餐点名制度而累计三次记大过处分而被校方开除学籍。“清华四子”的其余三人闻讯与校方竭力交涉,最终倡导自然人文环境的清华愿意作出让步,只要朱湘做出书面认错,便网开一面。      可是生性孤傲的朱湘坚持认为自己无错可认,宁可被清华开除,也不愿俯首认错。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他还公开嘲讽母校说:“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      可以说,同是新诗旗手,徐志摩离开剑桥时内心是那样的温暖、绚烂,而朱湘暂别清华却是另一番清冷孤独的光景。正如朱湘名作《废园》所说的:      “有风时白杨萧萧着,   无风时白杨萧萧着,   萧萧外更听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发了,   野花悄悄的谢了,   悄悄外园里更没有什么。”      被清华开除,回到南方的家中时朱湘已到弱冠之年。不久,一位名叫刘彩云的姑娘千里迢迢找上门来,手里拿着一张二十年前朱湘父亲与他父亲指腹为婚的契约。对于一个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又富于浪漫色彩的青年诗人而言,指腹为婚是件多么的古老,多么的荒唐、多么的可笑的事啊。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么一件人生大事上,生性冷傲孤僻的朱湘竟然屈从了传统的力量,兄嫂的意思,与一个婚前毫无爱情,甚至素昧平生的女人,走上了“婚照结,炕照上,娃

文档评论(0)

uvze2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