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东岳集团成功攻克氢燃料电池生产的重大瓶颈——磺酸树脂离子膜技术,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 2006年3月19日,“东岳”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课题,经过3年艰苦攻关,通过了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张永明与张恒,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业内知名专家,一个只是自学成才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可是在张永明眼中,缺了张恒,离子膜项目不会成功。 全氟磺酰单体的生产是全氟离子交换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东岳集团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洪光说:“在这个全氟磺酰单体的生产过程中,张恒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以及查阅大量的资料,自行设计、自行画图、安装,攻克了磺酰单体这个重要的设备,才使下面我们有了高纯的单体,做出了好的树脂。如果说没有这一步,那么离子膜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外只出售给中国全氟磺酸树脂,不出售生产全氟磺酸树脂的原料,所以没有这个设备,就没有这个原料的生产,也就谈不上全氟磺酸树脂的生产成功。” 为了氯碱产业的“中国心”东岳全氟离子膜产业化历程    日期:2010-08-20  中国是当今世界氯碱产能第一大国,但全球第一的光环并不能掩饰中国氯碱人的一块心病。 离子膜电解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氯碱生产工艺,离子膜电解槽是氯碱工业的核心装置,而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安装在电解槽上的全氟磺酸羧酸离子膜(简称全氟离子膜)。这张薄如蝉翼的离子膜被认为是氯碱装置的“心脏”。一直以来,全氟离子膜生产技术被美国和日本垄断,中国氯碱装置安装的只能是洋“心脏”。从“六五”时期起,我国一代代化工人开始了漫长的离子膜国产化征程。 全氟离子膜,这枚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曾是共和国几任化工部长、几代化工人未偿的夙愿。 全氟离子膜,这张含金量极高的薄膜,曾经阻滞了多少氯碱人自主自强、实现完全国产化的脚步。 直到2010年6月30日,一个民营科技化工企业——山东东岳集团100%国产化的全氟离子膜,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从此,中国氯碱行业终于有了“中国心”! 一次偶然的相遇 开创了一段艰辛的探索 东岳集团与离子膜结缘始于一个偶然。2003年,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东岳集团总裁刘传奇作了一个报告,介绍了东岳集团聚四氟乙烯产品的发展情况。当时中国聚四氟乙烯还徘徊在低档次、小规模水平,能大规模涉足的企业并不多。听着刘传奇的报告,有一个人心潮澎湃,他就是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张永明博士,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东岳集团离子膜项目首席专家。当时张永明正在从事全氟离子膜研究,东岳集团要做的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四氟乙烯也正好是离子膜的关键原料之一。并且张永明觉得刘传奇“这个山东人讲话很实在,掷地有声”,而且东岳集团还有一位退伍军人——张建宏任董事长,合作干一番事业的念头已然在胸中升起。 2003年7月12日,张永明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刘传奇打电话,谈了自己想与东岳集团合作搞离子膜研发的想法。没料到第二天,东岳集团的刘传奇总裁和张恒副总裁就代表公司来到了上海,邀请张永明去东岳集团进行离子膜产业化工作。张永明提出了几个去东岳的前提条件,包括为其准备实验室和实验条件等。当时东岳的科研基础条件比较艰苦,张永明认为要达到他提出的实验要求,东岳怎么也得准备几个月。再次出乎意料,东岳在一星期内打电话来,说筹建好了他要求的实验室。张永明半信半疑地第一次来到东岳。当他看到东岳为他创造的科研条件,特别是感受到张建宏那种爱才惜才的热情时,心里便认定要在东岳把离子膜的产业化进行到底。 说起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张永明教授记忆犹新:“董事长给我的见面礼很大,一个是让我享受国家的部长生活待遇。再一个是给我‘三定大权’:项目研发用什么样的人、安排什么工作岗位、给予什么样的工资待遇,完全由我决定。”2003年8月,张永明在第一次接触刘传奇短短的20多天后,便满怀激情地来到了东岳投身离子膜事业。 有了这个一拍即合的开始,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为了争取国家方面的支持,2003年底,张建宏、张永明、张恒等赴京参加科技部的专家项目论证会。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张建宏进一步了解了离子膜项目科技攻关的难度之大、意义之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也曾尝试引进国外技术,但遭到断然拒绝。外国公司看家的本领怎能轻易转让给中国?自己攻克难关,成为中国人唯一的选择。当时,这个项目已经由国家组织了“六五”、“七五”两个5年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由于技术和工程难度实在太大,一直没能成功产业化。会上,很多专家善意提醒张建宏放弃,不要冒这个险。因为“一个民营企业想攻下离子膜项目,简直比登天还难”。 一时间,外界也出现了众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东岳打着科技创新旗号的一次自我炒作。质疑

文档评论(0)

3va3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