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武汉市的市民文化
摘要:每个城市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文化是反映一个城市精神的一块镜子。武汉是笔者的家乡,同时作为华中重镇,历史名城,荆楚文化的中心,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市民文化作为研究武汉文化的切入点,不仅因为市民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城市文化的核心,更因为近代以来武汉市民文化在中国城市文化中一直显示出自身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希望通过对武汉市民文化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描述和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建设当代武汉新型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武汉;市民文化;市民性格;生活方式
市民文化概述
1.市民文化的定义
在论述武汉市市民文化之前,必须先对市民文化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关于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定义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而关于市民,最早则是指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居民。因此,本文所谓市民文化,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居民基本的思想行为以及受之指导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它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
2.市民文化的影响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生活方式部分的形成了市民文化。市民文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千万市民的生活,其中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本文所要做的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武汉市市民文化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武汉的市民文化
1.武汉的自然条件及城市格局
从宏观鸟瞰,武汉首先是一个内联腹地、外通海洋的港口城市,港口的兴衰与城市的变迁具有同步性。武汉自古便以临江的舟楫之利,成为控扼南北,援引东西的九省通衢。明清时期,汉口以商贸和航运的双重优势,跻身于四大名镇之列,外国侵略者之所以选择汉口为通商口岸,看中这里的港口运输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微观审视,武汉三镇市内交通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拥挤”二字。武汉三针既以长江汉水相连,又因长江汉水相隔。从地形看,武汉为冲积平原,多小山湖泊,这为市内交通带来了不便;从地势看,武汉尤其汉口地势低洼,水患频繁,解放前汉口多次提防溃口,自然条件的障碍为武汉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易中天在《读城记》里说:“冬天,北方有暖气,南方有暖风;夏天,北方有凉风,南方有海风。武汉夹在中间,不南不北,不上不下,什么好处都没有。别的地方,再冷再热,好歹还有个多处。武汉倒好,夏天屋里比外面还热,冬天屋里比外面还冷。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所有的家具都发烫,三台电风扇对着吹,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可见居于中部的地理位置,并不能给武汉提供一个理想的气候条件。
武汉的市民性格
正如《读城记》所说:“在如此恶劣条件下熬过来的武汉人,有着其他地方人寻常没有的大气和勇气。然而,武汉的自然气候极差,历史气候不佳,文化气候却不坏。”
“北边,是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南边,是屡次成为革命策源地,如今又是经济活力最强的珠江三角洲;东边,则有得天独厚、深藏不露的成都。各种森华在这里驻足,从而使武汉人的文化性格变得复杂起来。”
事实上,武汉人的文化性格中,确有周边四邻的影响。既有西边巴人的好斗,又有南边湘人的倔强。所以,维新和革命的领导者虽然是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首义第一枪却在武昌城打响。可见,武汉的城市性格中,天生就有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一面。
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武汉的市民性格注定是包容开放,汇纳多元的。武汉市民向来善于批判本位文化而吸收外地甚至异域文化。摒弃封闭,十分大度的对待异省、异市、异地文化,欣赏之,享用之,化为己有,从而使武汉特有的市民文化得以形成。
同时,武汉的市民性格中少不了慕异趋新这一条。《汉口小志》中有一段材料,反映了人们的这种趋新意识:“国人心理崇尚新剧,前新民所排之大香山,社会趋之若鹜,而舞台之座殊觉冷淡,后大舞台排潘烈士投海等剧,武汉人亦喜趋之,而新民之座不觉顿减,可见人心世道好奇新此其证也。”这种此起彼衰,喜新厌旧的现象,正好说明武汉市民性格中慕异趋新这一点。每一种文化产品既能很快成为时尚,被人推崇、欣赏、捧场或者叫好,又能很快被人所遗弃忘记,顷刻间成为过眼云烟。
如果说江浙一带的市民文化是一种雅文化,那么武汉的市民文化和市民性格中就避免不了一个俗字。清人范锴所著《汉口丛谈》有一段文字描绘清代中后叶汉口市井情形:“汉口东达吴会,西通巴蜀,是以瑰货方至,集贿纷陈,鬻良杂若,既引既迁。居斯地者,半多商贾致富。书奇风雅勿尚,故会馆公所之名,野墅琳宫之号,楹贴榜额之文,系皆从俗,未能雅驯。至于金石碑碣,照以前无考,后亦寥寥无可录也。”类似范锴说的这些现象,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同样有描述:“名园赖得花好枝,供奉财翁献四时,可惜主人都太俗,不能饮酒不能诗。”可见,武汉市民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欠缺风雅,在审美习情趣上也趋俗。
武汉如此的市民性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