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合物改性 太原理工大学 第一章 绪论 高分子聚合物以综合性能优越、较为简单的成型工艺,近些年获迅猛发展。 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 如:塑料:性脆不耐冲击、耐热差、有些加工 流动性差、易燃等 橡胶:强度低、耐老化性差、耐油差等。 通过改性可使聚合物性能大幅提高,赋予新的功能,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应用价值。 1.1 聚合物改性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方法分类 总体上分为: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表面 细分: 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Ⅰ 以物理方法改性为主的改性 共混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备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可分为物理、化学共混。 填充 多数情况下,是填充数量不等的无机物。改善性能、降低成本。 增强 又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就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纤维类增强材料为增强剂的复合材料。 Ⅱ 以化学方法改性为主的改性手段有: 嵌段、接枝、交联、互穿网络等 Ⅲ 表面改性 干式 :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 湿式: 表面化学改性 1.2 聚合物改性的发展 1933年 接枝共聚物 1942年 IPN 1952年 嵌段共聚物 1960年 PPO/PS 1965年 热塑性弹性体问世 1975年 超韧尼龙 80年后 纳米粒子改性、碳纤维、芳纶等改性 2000年- 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功能改性 第二章 化学改性 2.1 接枝共聚改性 1.基本原理 接枝共聚是指在聚合物成分(主干或主链聚合物)存下,使一定的单体聚合,在主干聚合物上将分支聚合物成分通过化学结合上一种分枝的反应。 A A A A A 主链 B B 接枝链 B B B 2.接枝共聚方法(按机理分) 自由基接枝方法: (1) 烯烃单体在带有不稳定氢原子的预聚体存在下进行聚合。 如: PB 上接枝St 烯烃单体St(苯乙烯) R引发剂或生长链从PB主链上夺取不稳定氢原子使主链形成自由基,来引发单体聚合。 (2)先在主链上形成过氧化氢基团或其他官能团,然后引发单体聚合。 如: PP上接枝St PP上的过氧化氢基团引发St单体聚合。 这种方法共聚物中组成范围宽,并混有较多的均聚物。 阴离子接枝方法: (1) 主链引发(graft from) 如金属化的PB引发St . 通过PB和烷基锂反应形成具有引发作用的主链,引发St单体聚合。 (2) 主链偶合(graft onto) 如活性PS阴离子与带有活性侧酯基的大分子反应,偶合接枝上去。 阴离子接枝方法较自由基接枝方法在接枝点、接枝长度、接枝数目方面清楚一些。 工业生产中常用自由基接枝共聚方法 链转移接枝 :主链上有不稳定氢,由此产生接枝点。 化学接枝: 化学法在聚合物主干上引入已分解的过氧 化物等。 辐射接枝:辐射方法产生自由基。 产物是混合物:未接枝的原聚合物、已接枝的聚合物、单体自聚物及混合单体的共聚物。 接枝效率 已接枝单体数量 ×100% 接枝效率= 已接枝单体数量+接枝单体均聚物质量 3.接枝共聚物性能及应用 接枝共聚物改性优点: 性能上:和共混物相比,是单一的化合物,性能上可发挥每一个组分的特征性质,而非平均性质。 形态上: 存在两相形态,但和物理共混物相比具有更精细的结构。 相容性上:易与它们的相应均聚物共混。 HIPS 及ABS 即是用接枝共聚-共混法改性的产品。 HIPS(高抗冲聚苯乙烯) PB胶乳+S单体(溶解于其中) 自由基接枝共聚 产物:PS、 PB-g-PS、PB、SB 形态:微相分离的蜂窝状结构 ABS(丙烯腈-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