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日期:2010-10-15]来源:? 作者:现代商业分享到:宋江飞??张劲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摘要: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并且研究的视角不但得到扩展。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观点,并作了简要分析。关键词: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起源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shell)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他的产业区理论奠定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马歇尔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企业组织间的劳动力要素间接表明了企业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并且进一步阐述知识信息的扩散是创新的源泉,不断的创新使区域内企业的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新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如马歇尔所指出:“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似乎是公开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面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简单地通过企业扩张使工业集中化”即通过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这是集聚的低级阶段。二是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即每个大企业以其完善的组织而地方集中化,并吸引更多同类的企业在具有完善的组织在空间上的集中。产业集聚不论是仅仅通过工厂规模扩张的集中化倾向而集聚,还是这种倾向的深化影响而产生的集聚,都依赖若干工厂紧密地地方联合产生优势大小。若干企业的空间地理上的集聚易于带来更多的长远利益和集群效应。韦伯称之为“高级阶段的社会集聚”亦即产业集群。在此阶段韦伯把产业集群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备的发展。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第三个因素是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化的工业产生了一类大统一的产品市场,这类集聚经济不仅带来单个企业的节约,而且会带来区域的社会节约,第四个因素是经常性开支成本。韦伯从区位因素研究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并且提出集聚创造的社会集中化和简单的企业规模扩大产生的集聚倾向共同决定着产业集群。二、国外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波特(Michael E.Porter)的钻石理论和以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产生,标志着产业集群理论的初步形成。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著名的“钻石体系”。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非来自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是由各种产业集群所组成,这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或由此而造成的竞争劣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因而,评价竞争力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在关于产业集群与创新的理论中指出,创新体系下的产业集群能够使集群内的企业能够更清楚、更迅速地察觉到新的客户需求,可以共享集群内的同业拥有的客户知识与关系、专业化的信息;为区域内的企业在新科技、经营及送货方式方面提供优势;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能够降低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服务的开发成本、研制费用。80年代末,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打破原有的地理、地域、城市、环境的状况给定的约束条件进行的静态分析,将经济产业集聚与地理区域集聚的相互促进,城市化与生产、贸易的扩张过程用一种动态思想理论来解释,即把空间问题引入经济分析之中。克鲁格曼动态地研究地理空间集聚程度的变化,总结出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的核心线索:报酬递增、空间聚集和路径依赖。新经济地理学坚持借鉴经济学的主流方法,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大量采用了数学分析工具。藤田昌久、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合著的《空间经济学》中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城市体系模型和国际模型。中心—外围模型假设世界经济中仅存在两个区域和两个部门,即报酬不变的农业部门和报酬递增的制造业部门。经济的演化会可能导致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