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语10秋《中文化交流史》导学资料四(第11章到第13章).doc

北语10秋《中文化交流史》导学资料四(第11章到第13章).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语10秋《中外文化交流史》第四阶段导学资料 Ⅰ、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 本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了教材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三章内容,主要讲述了西力东来与明季中西初识、适应主义的传教方略、康乾盛世的御用传教士。第四阶段主要是讲述了欧洲四国形象、对欧洲认识的特点和意义、适应主义传教策略的代表利玛窦、清初的传教士、法国传教士和礼仪之争,这几节是重要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 本阶段的内容有: 第十一讲 西力东来与明季中西初识 讲述了欧洲四国形象、对欧洲认识的特点和意义。 第十二讲 适应主义的传教方略 讲述了耶稣会的先驱和适应主义传教策略的代表利玛窦。 第十三讲 康乾盛世的御用传教士 讲述了清初的传教士、法国传教士和礼仪之争。 Ⅱ、重难点讲解 第十一讲 西力东来与明季中西初识 一、传教士东来的背景——西力东来 (一)地理大发现 在古代是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世界,是这条陆地的大动脉把欧洲和亚洲联系了起来。到了近代,14、15世纪,一方面由于整个亚欧大陆处在不同的帝国控制之中,欧亚之间在陆地上的交往也越来越不畅通,亚欧大陆上的动脉由于政治军事的原因被截断了,而这一时期海上航行却变得越来越发达。另一方面,欧洲自身正处在封建领主制的衰弱时期,不久到来的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萌芽使欧洲本土一些小封建领主国家更希望向海外去寻求自己的发展余地。再加上当时近代科学的发展,关于地球是个圆球、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作为一种新的学说已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最早派出探险队到海外探险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的探险队通过非洲,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来到印度,进而来到南亚、中亚,到达中国。西班牙也不甘落后,国王派遣和资助哥伦布进行海外探险。他认为既然地球是圆的,如果走与葡萄牙探险者相反的道路,不断的向西走,总有一天也能走到东方的契丹国。所以哥伦布就一路向西,发现了现在的美洲大陆,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到达的是中国。在他之后的麦哲伦还完成了真正的环球旅行,但是很可惜,麦哲伦自己最后并没有回到欧洲完成环球一周的梦想,而是在菲律宾与土人的冲突中被打死了。可以说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实在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惊心动魄的五十年,不断有新的发现来刺激欧洲人,使他们大开眼界。麦哲伦之后欧洲人才知道,原来除了大西洋之外还有一个比大西洋更大的太平洋,才知道了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这些新概念都是在16世纪初才渐渐形成的。这些海外探险用事实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此之后几百年间宗教改革才真正的占了上风,新教才在欧洲某些国家站住了脚跟。航海业的进步,地理大发现以及关于地球知识的增长,使得西力东来变成了可能。 随着宗教改革,随着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天主教的领地越来越受到削弱和缩减,所以他们就需要到非天主教的国家去发展新教徒。这也是传教士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冲突来到东方的原因之一。 (二)东来的脚步 西力东来在中国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地方。 1510年葡萄牙在印度半岛中部东海岸的果阿建立了殖民地的东方基地,当时还有葡萄牙的总督。这一时期欧洲人到东方最想得到的是香料,这在航海史上是屡有记载的。因为欧洲大多是食肉民族,他们需要用香料来腌制肉食,既可以开胃又可以防腐。在印度他们就一直进行着这种基本需求的交易,而印度的很多资源都是马六甲的商人运来的。马六甲有很多华侨在南亚和中国之间进行着商品的互通有无,所以第二年印度总督就率领几个团队来攻占马六甲。马六甲的面积很小,当时属于苏丹王的统治之下,葡萄牙人很快就驱逐了苏丹王占领了马六甲。马六甲就成为更靠近中国的一个殖民地站点。在此之后,葡萄牙人曾经在广州海岸徘徊,试图寻求登陆的机会进入中国内地。甚至还到了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但是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最后他们选择了澳门作为进入中国的落脚点。在澳门落脚也是经过三四十年与清政府的反复较量实现的。一般的观点是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借口登陆澳门。在此之前,他们多次向中国两广总督以及当时的澳门香山县知县探过一些口风,也使用过贿赂等各种手段,甚至还出兵帮助中国政府击溃倭寇。葡萄牙文献和中国文献中记载的关于最早租借澳门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葡萄牙文献的记载是由于他们打击倭寇,清扫东南沿海的门户,立了功,香山知县为了奖励他们就让他们暂时租借澳门。这个记载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也并不是这么单纯,可能也夹杂了一些贿赂的因素。1553年葡萄牙人最终从澳门登陆了。三十年后,葡萄牙人在澳门开始了传教活动,但是传教士真正的目的是想进入大陆,甚至进入北京。1882年,利玛窦才终于敲开了中国大陆之门,在两广总督的所在地肇庆定居,而且还在此建立了明末第一个教堂。这些大致就是传教士东来的脚步。 15、16世纪之交,是世界历史惊心动魄的时代。一系列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事件,是人类文明

文档评论(0)

kejie8080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