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道卡斯-中學生網站.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甲道卡斯-中學生網站

大甲道卡斯 篇名: 大甲道卡斯 作者: 楊涵茹。國立台中女中。一年三班。 指導老師: 戴彩霞老師 大甲道卡斯 壹●前言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居住、狩獵、田耕之所。當時在大甲附近的平埔族稱為 崩山八社。 漢人移入約在明朝,鄭氏部將駐守大甲鐵砧山實施屯墾,今大甲國中附近之「營 盤口」及鐵砧山之「劍井」,即為當時屯墾留下來的遺跡。到清朝因受其「渡台禁令」的影響 直至康熙 40 年時禁令鬆弛,漢人才開始大規模的開墾大甲。 貳●正文 一、 大甲鎮的地名由來 大甲位於台灣中部的西海岸,海拔大約五十公尺,境內有大甲溪和大安溪流經,水利充沛, 土壤肥沃,故大甲地區早年即為平埔族之一的「道卡斯(TAOKAS)」族聚居之所。道卡斯族 共有十六社,分佈地區南抵台中縣西北部的大甲,北達苗栗縣沿海以及新竹縣的海岸平原一 帶;當時從大甲溪到苑裡溪一帶的平埔族社群,稱為蓬山八社,其中大甲東社、大甲西社、 日南社、及雙寮社在大甲境內。大甲東社與大 甲西社則以鐵砧山為界。清雍正九年(西元 1731 年)鐵砧山以西的大甲西社發動「林武力抗 清事件」,清雍正十年遭復平,而改稱「德化社」。而鐵砧山以東的大甲東社則因配合清廷政 策,得以保留大甲東社之名。 漢人移民移墾大甲地區以後,習慣以平埔族的「道卡斯(TAOKAS)」來稱本地,而取河洛語 的近似發音「大甲」作地名,因此「大甲」之名乃緣起於「道卡斯」的譯音。 二、發展沿革 近年來,根據考古學者的研究發現,大甲地區有多處的史前遺址,包括位於大甲鎮頂店里的 番仔園遺址和鐵砧山平頂遺址,以及中山里的水源地遺址、火葬場遺址和大甲東南方,目前 屬於外埔鄉水美村的麻路頭遺址,而從中發掘到的石鋤、石刀、石錛、貝塚、陶片,不但能 依此推測早期住民的生活方式,更是證明了早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住民在大甲地區出現的最好 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埔道卡斯族成為大甲地區主要的住民,而大甲地區正式的開發, 則可遠溯自明鄭時期。明永曆十五年(西元 1661 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大甲當時隸屬天 興縣,根據淡水廳志記載: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在明永曆十九年(西元 1665 年)時,由諮 議參軍陳永華請屯田之制,自此之後,便由鄭經屯軍大甲溪北上開拓大甲之地,並且在同一 年,在大甲社設置通事。明永曆二十四年(西元 1670 年)劉國軒派遣部將鎮守鐵砧山,並實 施屯田制,經營蓬山八社。於是大甲便成為南北交通的重鎮。 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 1684 年),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設有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大 甲歸諸羅縣管轄,而自清康熙年間開始,也有越來越多的漢人移至大甲居住;清雍正元年(西 元 1723 年),新增彰化縣及淡水廳、澎湖廳,大甲改隸屬為淡水廳;清嘉慶二十一年(西元 1816 年),鹿港巡檢移駐大甲,稱大甲街。而在清道光七年(西元 1827 年)時,由於大甲人 - 1 - 大甲道卡斯 口激增,工商交易十分熱絡,故有大甲城的興建,周圍五百一十丈,牆高二丈,並設東、西、 南、北四城門。日治時期,台灣實施街庄制,大甲稱大甲庄,隸屬為台中州大甲郡,下轄 21 段落;大正十一年(西元 1922 年),大甲復改制為大甲街。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大甲改屬 台中縣大甲區大甲鎮;民國三十九年,撤廢區署,即為今天台中縣大甲鎮的名稱,轄下設二 十八里;民國五十九年,庄美里擴增為新美、庄美二里,成為今日二十九里的發展規模。 圖一、大甲古地圖(註一) 圖二、大甲古地圖(註一) 三、土壤&作物 大甲地區的土壤概分二大類:其一為鐵砧山一帶與台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