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群.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群 2008年4月24日 内容提要 日暮黄昏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自然景观,是由光明到黑暗昼夜交替的一个特定时空。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黄昏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段时间和相关景色的再现,而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凝结着诸般特定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综观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黄昏的作品,中国古代诗人渲泄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而黄昏时的相关景物就是诗人情感的催化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诗人面对黄昏时的内心世界,掌握引发诗人情感的黄昏意象群。 关键词 黄昏情结 伤时感物 意象群 生命意识 “伤时感物”本来就是中国文艺一种悠久的传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时间的咏叹从来就是中国诗人最喜表达的主题之一。朝阳东升,夕阳西下,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一个临界点。作为宇宙世界里一个特定的时间范畴,“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出现。千百年来,人们感受黄昏,描写黄昏,在黄昏时的各种景物身上融合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奥底蕴的观照和领悟,记下了人生的欢乐和痛苦,显出了生命追求的坎坷,多难。正如肖弛在《中国诗歌美学》中指出的:“诗歌艺术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意识。”①在诗人的笔下,黄昏时的树木、山川、夕阳、归鸟已不再是纯粹的景物,而是熔铸了诗人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一种文学意象,是被情感化、心灵化了的审美对象。 一、中国古人“黄昏情结”的产生 “昏”字在甲骨文中作 ,是会意字。从日,从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是指日暮、天刚黑的时候,就是《说文》所说的,“昏,日冥也,”指太阳沉下地平线之际,即日落西山之时。 “婚姻”之“婚”的本字为“黄昏”之“昏”,《正字通?女部》:“婚,古作昏。”②如《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又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代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说文》中有记载:“礼,娶妇以昏时,故曰婚。”可见黄昏与我国上古婚姻有很大关系。首先表现为与我国古代“抢婚”习俗有关,刘师培先生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娶妇以昏者,当与古代劫掠妇女,趁妇家不备,以昏时为便有关。”《周易》中的《屯卦》就有:“乘马班如,泣血涟如,非寇,婚媾”的记载,这里将“婚媾”同“寇”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当时的婚姻手段与大盗抢劫财物相差无几,这便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掠夺婚”。其次,上古时代,男女婚娶的时间一般定在黄昏,把婚礼放在黄昏举行,可见黄昏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诗经》中“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皙皙。”的诗句就鲜明地反映了这种心理。再次,古人与异性幽会,也往往选择在黄昏时分,因为此时人的情感最需要得到慰藉,这是源于心灵的情感需求。正应了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上,自然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将人们一天的生活与太阳的运行规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黄昏作为一个特定的时间范畴,对人们的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古人认为情绪最难把握、难于平静的莫过于黄昏时分。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五曾指出:“夫风雨晦暝,独处无聊,此时最易怀人。”③就人体的生物机能来说,外界物候时间引起的阴暗、湿度等温度变化,的确可以敏感地影响到人的情绪,古代中医圣典《黄帝内经》对此也有所归纳:“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已闭。”④而日暮黄昏,正是一个朦胧宁静的时刻,人们眼中的天、地、人、物无不染上一层迷蒙的色彩,于是不免触景生情,心生感慨。农耕社会中,黄昏是人们劳作一天之后荷锄而归,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但是,当辛勤劳作的人们“日入”而不得“息”时,就只能望黄昏天地而兴叹,对亲人欢聚标志的黄昏夕阳万物产生诸般的情感牵绊。 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群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体现出情与景的完美统一,作为自然景观的“黄昏日落”也得以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诗人的慨叹正是在面对“黄昏日落”时的各种景物时有感而发的,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文学理论作品先后阐述了客观事物对作者感情的诱发作用: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些古代文论都探讨了情与景的关系,说明诗人有时在景、物、事的触动之下,感情迸发,灵感骤至,写出好诗。特别是日暮黄昏,夕阳西下,残阳晚照下的小桥流水、落花衰草、残垣断壁、归雁鸣蝉的凄清孤冷极易使人生发出内心深处的万种情思。在数目繁多的描写对象中,黄昏可谓是诗人的至爱,黄昏时的各种景物更是诗人的重点描写对象。在诗人笔下,那些

文档评论(0)

hkod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